病例同病不同命同患肝癌结局为何差

2022-5-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5774279.html

40岁的肝癌患者张先生,这两天脸上笑眯眯的,原因是他接受肝癌切除术后3年多了,这次例行复查,医生再次告诉他肝癌没有复发!而他的父亲,同样也是患上了肝癌,从发现到死亡只有短短3个月!想到给父亲和自己看病的是同一个大夫,张先生私下里禁不住总是感叹,同病不同命,还是自己的命好啊!

  同样是肝癌,为什么结局差别这么大昵?果真是张先生命好,同病不同命?

  我们来看下张先生和其父亲肝癌的发现过程:张先生因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常定期体检,发现肝癌时根本就没有症状,肿瘤直径只有2厘米,属于亚临床肝癌;而他的父亲,是因为出现肝区疼痛、医院就诊才发现肝癌的,肿瘤直径超过了10厘米,并伴有血管侵犯、血管癌栓形成,已经是肝癌晚期患者!

  可以看出,他们肝癌发现过程的本质区别是:一个是“找”,而另一个是“等”。

  这样看来,造成肝癌“同病不同命”、治疗效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张先生早期发现了肝癌!由于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难以发现,一旦患者出现疼痛、黄疸、消瘦等症状就诊时,已经到了中、晚期,失去了治疗机会.所以肝癌死亡率较高。相反,临床实践发现,小肝癌(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如果进行早期手术切除治疗,其5年存活率可达81.5%!所以肝癌患者并不是没有活下去的机会,而是我们如何尽可能早抓住这个机会。

  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那么究竟该如何早日发现、诊断肝癌呢?肝癌的发现口何做到从“等”病人到“找”病人呢?即从无症状人群中“找”到亚临床肝癌?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针对肝癌高危人群,定期筛查。

  那么什么是肝癌高危人群呢?

  上海复旦大学提出的高危人群标准为:35~65岁,有肝炎史5年以上和(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由于我国肝癌患者90%以上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10%-30%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背景,故有肝炎史5年以上也应包括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其中,因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发展成肝硬化患者,为第1类高危人群;患有慢性病毒性肝炎,但无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者,为第2类中度危险人群;第3类是低危人群,如非病毒性原因导致其他肝病患者。

温馨提示

“肝友汇”APP正在举行公益推广大使活动,详情请咨询客服

更多人在看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1用长跑治肝炎他要跑完世界四大极地2慢乙肝相关骨质疏松发病率增高如何早治疗?3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注意事项4读完这个你将明白肝功能各项指标异常的临床意义5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注意事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weay.com/gabx/13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