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多兵种联合作战rdquo
2021-1-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癜风缺铜吃什么 http://m.39.net/pf/a_7007768.html
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癌综合治疗“多兵种联合作战”
助力提升肝癌患者长期生存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不仅发病率高,而且预后差,70%~80%的肝癌患者在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而中晚期肝癌的五年生存率不足20%。
当前,肝癌治疗仍然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手段,随着肝癌手术技术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进步,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疗效得到显著提升;而分子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的快速发展,使得肝癌病人的生存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医院肝胆胰外科已形成以手术切除为主,介入、放疗、靶向和免疫等治疗手段相结合的个体化、精准化综合治疗模式。
肝胆胰外科医生可以对肝癌进行立体的“多兵种联合作战”,根据患者肿瘤情况、全身及器官功能状态、预期收益及可能的副作用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助力提升肝癌患者长期生存。
跟随小编一起看一个案例故事吧~??
01患者故事TITTLES医生判定失去手术机会如今满怀希望我是一名退休工人,今年63岁,我的孙子刚满两岁,儿媳又怀上了二胎。年8月,我们一家决定把老家的宅基地重新修整,盖一个有小院的新房,我期盼着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
儿子在厦门岛内上班,盖楼、装修的协调工作几乎全部由我承担,9月份,我感觉身体有一些吃不消,越来越容易疲惫。
10月,我感觉右上腹隐隐作痛,吃东西也没有胃口,这样的状态持续了5天也不见好转,直觉告诉我,医院检查看看。
拿到检查报告的那一刻,我直冒冷汗——“肝脏多发占位,考虑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
我身体一直都很健康,很少生病,从不抽烟,酒量也少,作息规律,我难以接受自己会得肝癌…
经朋友推荐,儿子带我就诊医院肝胆胰外科。
入院后进一步完善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门脉及下腔静脉癌栓、肺部转移可能。医生说我这种情况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
我双腿打颤,脑子一片空白,脑子里闪现出的都是不好的想法,甚至考虑放弃治疗,直接回家算了。
可能因为心情跌到谷底,我感觉右上腹的疼痛也在加剧。
MR提示,肝癌并肝内多发转移,门脉右支及下腔静脉癌栓
“不能手术,我们还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疗肝癌,介入、靶向、免疫等方法联合作战,也有治疗效果很好的案例,您应该积极起来,我们帮您一起度过难关。”
肝胆胰外科熊宇副主任医师是我的接诊医生,他不仅是一名外科医生,也是介入医生,在肝癌介入治疗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我们计划先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向肿瘤供血动脉注入栓塞剂,堵塞血管,切断肝癌细胞的血液供应,‘饿死’肝癌细胞。后续我们再联用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多兵种联合作战,争取最大限度消灭肿瘤,又尽可能地为您保留好的肝脏。”
熊医生根据我的身体情况和肝癌分期,为我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决定放手一搏。
熊医生如期为我施行了介入手术,这个手术不用开腹,只是在大腿根部的血管有一个小伤口。手术时,局部麻醉,我还能听见医生和护士的讲话,手术时间也不长,术后6小时我就开始吃东西了,没有发生什么副反应。
介入治疗中动脉造影发现右肝有巨大的肿瘤血管染色,并伴有卫星病灶
紧接着手术后第三天,我接受了第一周期的免疫治疗。一周后,我服用了靶向药物。半个月后复查CT,肝癌得到较好的控制。
在这之后的每隔三周,我一共连续接受了八次免疫治疗,期间联合服用靶向药物,也接受了第二次的介入治疗。
最近一次复查,我的甲胎蛋白由峰值ng/mL降到48ng/mL,肿瘤大部分坏死,联合治疗取得喜人的效果。
(左图)治疗前,右肝巨大肝癌并肝内转移;(右图)治疗后,肿瘤大部液化、坏死,肿瘤较前明显缩小
目前,我仍然每隔三个星期到肝胆胰外科病房接受免疫治疗,医护人员看到我,都说我一次比一次状态好,我信心倍增。
9个月以来,我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计划,坚持定期复查,坚持好的生活习惯,我还计划着跟老伴一起去一趟长途旅行。
最开心的是,我第二个孙子马上就要出生了,我要看着他长大……
编辑:孙美玲
审核:刘平果
▼医院肝胆胰外科
省内双重点名科,致力于打造区域性肝胆胰诊疗中心
福建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福建省慢性肝病肝癌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肝胆胰腺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市医学领先学科;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和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骨干学科;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院士名医工作室挂牌科室;全国首批、省内唯一“肝脏外科ERAS标准病房“;福建省外科学会加速康复外科学组组长单位;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胆胰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胆管癌研究会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