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临床巨块型肝癌介入治疗再添ld
2022-5-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肝癌演化示意图
肝癌号称“癌中之王”,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发病隐匿,约70%~90%患者一经发现已失去外科切除、肝移植等根治机会,往往只能选择微创介入治疗。其中,大肝癌是指单个肿瘤直径5cm的肝癌或10cm的巨块型肝癌。
二十余年来的临床实践显示,以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基础的微创介入治疗可为肝癌患者带来获益。对于不可切除大肝癌,TACE治疗具有微创、副反应小等优点,同时可使肿瘤坏死、缩小、稳定,截断其血供来源,从而大大延长大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是大肝癌重要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新型肝癌治疗武器“载药微球”(Drug-ElutingBeads,DEB)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大肝癌的治疗效果。“载药微球”是一种能够吸附、携带化疗药物的栓塞物质。载药微球进入肿瘤血管后一方面可以栓塞肿瘤血管使肿瘤细胞失去滋养血管将肿瘤细胞“饿死”;另一方面载药微球负荷的化疗药物可以长时间停留在肿瘤细胞内,据文献报道其负荷的化疗药物可以在一个月内缓慢释放作用于肿瘤细胞,使化疗药物长时间、高浓度作用于肿瘤内部,达到“毒死”肿瘤的目的。通过以上两种治疗作用的相互叠加,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以载药微球为基础的TACE治疗(D-TACE)相比以往传统的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具有明显的副反应小、局部化疗药物作用时间长等优点。
TACE治疗示意图
医院介入科(周围血管介入科)是该院最早开展肿瘤介入治疗的科室。在肿瘤介入治疗,特别是肝肿瘤的介入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下面将分享3个大肝癌治疗病例,让大家对该科的实力及D-TACE的威力“管中窥豹”。
病例1
李伯,77岁,因上腹部不适入院,MR提示肝内巨块型肝癌,大小约17cmx15cm,有假包膜,边界清楚,呈长T1、T2信号,“快进快出”式强化(图A、B、C)。通过1次D-TACE治疗后顺利出院(图D),术后一月复查CT提示肿瘤完全坏死(图E、F)。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达到完全缓解(CR)。
病例2
邓先生,45岁,因发现肝内占位半月余入院,肿瘤大小约18cmx15cm(图A),甲胎蛋白ng/ml。病灶边界清楚、血供丰富、供血血管单一。临床使用载药微球行D-TACE治疗2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见巨大肿瘤染色明显(图B),行D-TACE治疗后肿瘤染色消失(图C)。术后三月复查CT可见肿瘤完全坏死并缩小(图D、E、F),肿瘤已无活性,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达到完全缓解(CR)标准,甲胎蛋白降至正常(图G)。
病例3
欧先生,65岁,发现肝癌3天入院,外院CT提示肿瘤大小约17cmx15cm(图A、B)。患者肝内巨大病灶,约占肝脏体积70%,边界较清楚,包膜较完整,血供丰富,外科手术无法切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见巨大肿瘤染色影(图C)。术中周围血管介入科使用载药微球负荷表柔比星予以患者行D-TACE治疗。术后一月复查CT提示患者肿瘤90%以上病灶坏死、缩小(图D、E)。根据mRECIST评价标准,达到部分缓解(PR)。近日再次补充了D-TACE治疗后患者顺利出院。
以上具体病例也进一步验证了“载药微球”技术为大肝癌的栓塞治疗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未来,载药微球或将成为介入医生手中的常规“武器”,为更多肿瘤患者带去新希望。
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