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位晚期肝癌患者的诊治经历总结肝癌防

2018-11-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位晚期肝癌患者的三次诊治经历

肝癌一旦发现晚了,到了晚期肝癌阶段,就没了有效的治疗办法,能做的只能是药物保守治疗,旨在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家人尽可能争取更长时间陪伴患者,让患者尽可能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岁月,国外也叫临终关怀。尽管晚期肝癌失去了有效治疗时间,最终要走向死亡,但有效的、得当的处理,也能为患者争取更长的生存时间,否则就会加速患者死亡,留下终生遗憾。

年八月我收治了一位因为腹胀明显来住院的68岁老年女性患者,入院后经检查已经处于肝癌晚期,伴肝硬化失代偿,大量腹腔积液,肝脏左、右肝都有肿瘤病灶,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有癌栓,腹腔穿刺有血性腹水,表明肝癌腹腔转移,胸部拍片发现两肺遍布转移瘤,提示肝癌已转移至双肺,患者肝功能明显异常,全身皮肤粘膜黄染。患者的这种情况表明患者病情已到了肝癌晚期,已不能进行手术,微波消融,TACE等治疗,只能进行药物治疗改善肝功能,促进腹水消退减轻腹胀,尽可能增强患者的全身机能状况,目的也就是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入院后经过护肝、对症、支持等药物治疗,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腹腔积液减少,腹胀明显减轻,从入院前医院院子里走走。我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肝癌还在。我与患者丈夫沟通,患者的病情已到了肝癌晚期,合并肝硬化失代偿,已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只有药物保守治疗,旨在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命,患者丈夫和女儿表示理解。为了给患者心理上予以生存的期望,我没有将患者的肝癌晚期的真实情况告诉患者本人,只告诉她是肝硬化,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住院治疗近一个月,患者感觉自己的病情好转许多,能吃能喝,整天乐呵呵的。患者这时也不了解自己的真实病情,住院时间长了有点想家,向我提出想带点药出院回家看看,考虑到患者病情稳定暂无大碍,我同意了患者本人的提议给她办了出院。

大约过了十天左右的时间,患者丈夫又给我打电话,医院治疗,我很纳闷,我预想患者至少能在家待个把月时间吧。第二天患者再次住入本院,患者精神萎靡,颜面发黄伴浮肿,双下肢浮肿,检查腹部明显隆起,肝脏肿块也比以前大多了。入院后检查肝功能明显变差,肾功能也不正常,超声提示腹水明显增加。我很纳闷怎么出院不到十天的时间病情突然加重,于是询问患者丈夫。经过向患者家属了解,原来患者出院后被不断有亲友来家看望,有一个看望的亲友给他们提议说是镇江某老中医可以把患者的肝病根除,患者听了这话就想去看中医,患者家人知道中医也看不好肝癌,但患者本人还以为自己是肝硬化执意要去,患者家人为了满足患者的愿望,就陪她去镇江某民间中医那里看中医,吃过老中医开的第一副中药后患者感觉精神很好,但吃过七副中药后觉得腹胀明显,全身无力,恶心,小便发黄明显,自觉不对劲,就与我联系再次住院治疗。第二次住院治疗大约二周后患者腹胀再次减轻,肝功能也较入院时好转,肾功能也好转,腹腔积液减少,但复查CT提示肝癌较前增大许多,触诊肝脏肿块几乎占满了上腹部,近脐部。这样治疗后虽然患者腹胀能够忍受,但不能完全消失,总是感觉腹部不舒服有憋胀感,我知道我药物只能控制患者的腹膜炎和减少腹水,对腹腔的肝脏肿块没有办法,除非进行外科切除或肝移植,但这已经不适合患者了。患者的腹胀主要是肝癌肿块巨大压迫腹腔所致,患者的腹腔就象放了一个大石头。我把患者腹胀的原因告诉了患者丈夫,患者家属理解,但患者本人不了解自己的病情,总期望把自己的腹胀再减轻,但这仅仅靠药物治疗是不可能的。

第二次住院二十天后,患者本人觉得治疗不能完全缓解她的腹胀,按患者自己的话说,想去本市的“大医院”去看看,在镇江本地老百姓看来,医院医院、江医院。患者家属为了满足患者的愿望,又再次办出院。当天中午患者由家人带出院后立即下午又去了市一院。医院后,医院医生看了患者的情况后告诉他们,患者是晚期肝癌,只能在三院保肝治疗,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办法,劝他们还是到三院治疗。这样医院,因为天色已晚,于是就离开市一院直接回家了。又过了三天,患者丈夫又给我打电话,说是他们正在往三院赶,医院等他们到来。半小时后患者由救护车送到三院,患者被用担架抬下来,面色苍白,表情淡漠,精神极差,胸部有伤口包扎。我当即检查了患者,血压降低,脉搏细弱,考虑休克,立即抢救治疗。抢救结束后我向患者家属询问了患者胸部伤口的情况。原来患者当天上午乘家人不在身边时用剪刀刺自己的胸部,刺破了皮肤,等到家人发现时伤口已经流了好多血,患者也昏倒在地,于是急忙就近护送到市四院急诊进行了清创包扎,所幸只是刺破皮肤。我问患者女儿,患者虽然因病痛苦,但精神一直比较乐观,怎么会做出这种过激的行为呢?患者女儿告诉我,患者那天从市一院出来回家后情绪就有点不对劲,这次做出这种自杀行为,估计是市一院医生给他们说病情的时候,患者知道了自己得肝癌的真实病情,而且是肝癌晚期,因此受刺激想不开,才会做出极端行为。以往在三院我都是善意欺骗她是肝硬化,只有患者家属知道患者的真实诊断。因为是肝癌晚期,包扎完毕后四院医生让他们还是到三院找我住院治疗。于是患者家属又急忙联系把患者护送到三院。入院后化验检查重度贫血,肾功能指标血肌酐显著升高,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血清钾升高,入院后虽经输液输血扩容仍无尿,血压升不上去,病情不见缓解,很明显肾功能不可逆受损,尿毒症,患者到了终末期,我告诉患者家人,患者生还的期望渺茫,因为肝癌晚期,即便透析后肾功能正常也无意义。患者家属要求有一口气回家,于是于当天下午7点左右出院,到家一小时后离开人世。

通过患者的诊治经历总结肝癌防治值得注意的环节

第一次住院时,患者就已被明确诊断为晚期肝癌,没有了其他有效治疗的机会,很令人意想不到。其实这个结局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患者早在十年前就已发现是乙肝肝硬化,因为有乙肝病毒复制,10年前就开始口服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问题就出在患者以后的定期检查和随访上。乙肝肝硬化本身就提示患者有发生肝癌的可能性,而且病毒量越高,肝癌发生机率越大。因此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对患者就显得十分重要,虽然患者已经口服了抗病毒药物,但因为拉米夫定耐药性高,定期监测抗病毒疗效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患者在服用抗病毒药的十年中没有定期复查,即使检查也大多只检查肝功能,没有定期监测乙肝病毒HBVDNA,更没有监测甲胎蛋白和腹部超声,直到患者自我感医院检查,结果检测乙肝病毒有复制,超声检查已到肝癌晚期,扩散至肺部。提示患者乙肝病毒对拉米夫定已经耐药,没有有效地抑制病毒,如果患者定期检测HBVDNA,及早换用或加用抗病毒药物有效抑制病毒,患者可能就不至于发生肝癌,再有,如果患者在没有感觉腹胀时就能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定期检查腹部超声,有可能在肝癌刚发生时就早期发现,就可以有机会施行效的治疗手段如外科切除微波消融,局部介入化疗等,不至于发展到晚期以致失去了有效治疗的机会。因此,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正确诊治对防治肝癌的发生及发展十分重要,是肝癌防治中值得重视的重要环节。

患者因为腹胀难以忍受才住院治疗,第一次住院经治疗后腹胀减轻,肝功能好转,体力增加,可下床行走,病情明显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好转,没有了明显的痛苦,因此要求出院,出院后听信他人建议,去看民间中医,口服民间中医开的中药后一周出现乏力,全身皮肤发黄,腹胀,下肢浮肿,不得已再次住院治疗,经检查肝功能较第一次住院时加重,且出现肾功能减退。本来第一次出院时已经好转的肝功能因为服用中药而恶化,很明显与服用中药有关,患者的肝病不仅没有象人们传说的那样除了病根,反而加重了,肾功能也受损,这是盲目服用中药引起的肝、肾损伤,患者本来肝功能就不好,再服用了中药伤肝,无疑是雪上加霜。肝病中有一种类型的肝炎,称为药物性肝炎,或称药物性肝损,言下之意,就是因为服用了某种药物引起的肝脏受损,肝功能出现异常。引起药物性肝损的药物常见的除了抗结核药,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抗风湿的解热镇痛药等外,现在中草药引起的肝、肾损伤越来越多,主要是患者盲目服用中药引起的。这位晚期肝癌患者本来就因肝癌晚期,肝硬化失代偿等肝病严重,称为终末期肝病,因为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可用,就靠护肝药物维持肝功能基本正常而延长时日不多的生命,服用中药后,连患者赖以延长生命的肝功能也受到了连累,无疑将患者向死亡又推进了一步。因此,晚期肝癌患者防止盲目就医、坚持正确诊治对延长患者生命十分必要,是肝癌诊治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环节。

患者第一次在本院住院治疗时,虽然有乏力,腹胀等不适,但我没有将患者晚期肝癌的真实病情告诉患者本人,只是把真相告诉了患者丈夫,患者家人都对此保密。患者尽管有不舒服,但因为不知道自己肝癌晚期的真相,所以怀揣生活的美好期望,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其实是症状暂时缓解,肝癌并没有变化。患者第二次住院因为口服中药引起药物性肝损,虽然病情比第一次明显加重,而且肝癌增大,但她仍被保密不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仍然对治好自己的病有期待,医院看病的向往。患医院,挂了专家号,医生看了患者病情和三院出院小结,就明白患者的病没得救了,把患者病的真相告诉了患者及家人。患者无意中知道自己得了肝癌,而且没得救了,仅存的看好病的向往破灭了,回家后趁家人不在用剪刀自杀。通过这件事说明,医生在与患者或家人的沟通中,需要慎重不要将肝癌晚期没得可治的信息传给晚期肝癌患者,必要时可说些善意的谎言,让患者对生命怀有一定的期盼,最后有尊严地离开人世,这也是肝癌诊治不能忽视的环节。









































白癜风初期能治愈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全套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weay.com/gazl/9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