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子杨锁被父母宠爱18年,在他们去世5年

2025/7/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4/116060.html

文/木小骆

年,家住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朱堂乡的杨继春,烧香拜佛,日盼夜盼,终于在他46岁那年,有了自己的小孩。

夫妻俩天天喜上眉梢,乐不思蜀。

杨继春想,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如果一家人能永远在一起那该多好啊?如果孩子能永远留在他们身边那该多好啊?

为此,杨继春特地给孩子取名为“杨锁”,寓意一家人永远锁在一起。

话说,老来得子本来是件高兴的事,可夫妻俩的教育方式,简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闻所未闻。

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为23年后的那个悲剧埋下了一个大雷。

以杨锁为原型拍摄的纪录片《罪爱》剧照

杨继春夫妻对杨锁有多疼爱呢,那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宝贝得不得了。

天天不是抱着,就是背着,生怕孩子沾到地上的灰。如果说当时孩子小,离不开手那也正常,可杨锁都3岁了,杨母还是把他当小婴儿似的,搂着不撒手,也不让他到地上走一走。

村里人见了,好心提醒说像这么大的孩子,应该都会上蹿下跳了,杨锁还不会走路,医院看看?千万别耽误了孩子。

杨母听了老不高兴了,他们的宝贝儿子,怎么可能有问题,不是他不会走,只是他们不舍得让他走而已。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杨锁长到8岁了,都没能像其他小孩一样感受到那种在路上肆意奔跑的畅快。

不过随着杨锁越长越大,他们老两口的体力也开始跟不上了,想抱也抱不动。为了让孩子继续享受那种不用走路的快乐,夫妻俩想了一个更绝的办法。

那段时间,村里人经常能在路上看,一对年过半百的老人,挑着扁担,竹筐里坐着他们8岁的儿子。

更夸张的是,他们不仅不让杨锁走路,还不让他自己吃饭,每餐都要亲自把饭菜喂到他嘴里,衣服更是一件件地帮他穿到身上。

以杨锁为原型拍摄的纪录片《罪爱》剧照

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不让杨锁插手,就生怕他们的宝贝儿子累了,伤了。

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杨锁的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跟同龄人比起来,那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即便如此,杨家父母依然没有任何想要反省的意思,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照顾孩子,那是别人比不上的,别人看不过去那纯属是他们嫉妒来着。

杨家父母的无私付出,让杨锁更加的肆无忌惮,只要他想要什么就必须马上有,不然就是各种哭闹,打滚。据说有一回杨继春为了给杨锁买鸡腿,撇下一屋子的客人,跑出去给儿子买。

发展到后来,杨锁的任性还不仅仅只是对自己的父母,上学时也更是如此。

当时杨锁的学校离家不远,可杨继春还是每天坚持准时准点接送,人家书包装的都是书,杨锁的全是各种吃的。

据曾教过杨锁的老师后来回忆说,其实杨锁在同龄中还是比较聪明的,但就是不愿意好好上课,布置的作业也不做。而且只要他稍微严厉一点,杨锁就会回家告状,隔天杨家父母就会到学校和他们吵架。

闹到最后,他们当老师的也怕,索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杨锁不遵守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就算这样,杨锁还是觉得上学太累了,不能想躺就躺,不能想吃就吃。于是,他又和杨继春说,自己不想读书了。

让人吃惊的是,孩子不懂事就算了,可杨继春夫妇,居然全都不劝,就这样随着杨锁的性子来,只要他高兴就好。

离开学校的束缚后,杨锁更是将“宅男”的本质发挥到了极致,没事不出门,天天呆家里,也不爱出去玩。

以杨锁为原型拍摄的纪录片《罪爱》剧照

不过偶尔他也会一时兴起,想帮父母干点活。“干活累,你到一边玩吧,千万不能累到你了。”杨家父母对家里的这根独苗简直无所不有其极,一点活都舍不得让他干,一点水都不愿意让他沾。

父母一次次的不舍和拒绝,渐渐的,让杨锁觉得,父母对他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他接受得心安理得,丝毫没有愧疚感,而且脾气渐长,霸道,任性。

可他们却忘了,人都会老,都会生病,他们能保护得了他一时,哪能护得了他一世。

杨锁14岁年,杨继春突发重病,肝癌晚期,没多久,就扔下他们母子走了。

父亲的离去,并没有让杨锁重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在他看来,一切都没改变,就算没了父亲,依然还有母亲。

那时杨母也开始意识到,她不久的将来也会离去的事实,她开始有心想让杨锁参与劳作。可无论她怎么规劝,杨锁都不为所动,他想的,还是过着以前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少爷生活,终日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

没办法,杨母为了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开支,只能一边下地种田,一边外出打工赚钱,还得操心在家躺着的杨锁。

可生活的重担终于还是把杨母给压倒了。

由于过度劳累,杨母卧病在床休息,杨锁不仅没有半点疼惜,反而还催她赶紧出去赚钱。当时杨母身体实在不舒服,第一次拒绝了杨锁。

这一拒绝可不得了,杨锁无法接受,他抬脚就往床上的母亲踹去,一顿拳打脚踢,嘴里还骂个不停。

从那之后,杨锁只要一不顺心,就对母亲辱骂,殴打。

终于,母亲也挨不了,在他18岁那年,去世了。

以杨锁为原型拍摄的纪录片《罪爱》剧照

临死之前,杨母还在替杨锁的下半辈子操心,她到处拜托邻居,亲戚,让他们有时间多帮帮杨锁,给他口吃的,要不替他谋个工作。

所有人都以为,现在双亲都走了,杨锁也该醒悟,懂事了吧。

可现实往往让人大跌眼镜,杨锁不仅没有一夜长大,反而开始破罐子破摔。也是,已经懒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会突然顿悟呢?

他只想继续躺平。

家里吃的东西没有了,他就开始变卖值钱的东西,拿去兑换一些不用烹饪,可以直接食用的食品。

可家里毕竟不富裕,没得变卖了,他就开始外出乞讨。只要脸皮够厚,一伸手,一张嘴,就能换来吃的。

村里人看不过去了,也可怜他孤儿一个,无人照应的,就经常给他送一些食物过去。可杨锁只想吃现成的,他根本不想动手煮饭,村里人送来的那些菜啊,肉啊,经常都放到烂了,臭了,他也不愿多看一眼。

吃一顿他可以躺2天,实在是饿到不行了,杨锁才会走出家门去寻点吃的。

而且杨锁这人不仅不懂得感恩,还爱得寸进尺,那些曾经帮助过他,接济过他的人,到最后都会沾上杨锁这块橡皮糖。赶都赶不走,吓得村里人见到他都像看到瘟神一样,避之不及。

杨锁的堂哥见他实在可怜,就把他接到家里住,还把他带到自己打工的建筑队。毕竟正值壮年,只要肯卖力气,起码能养活自己吧。

结果,杨锁没干几天就跑了,理由是太苦太累太热了。

要不说杨锁其实还是挺幸运的,遇到的都是好人。

又有人给他找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在酒店当服务员,结果,隔天就被赶出来了。

因为他不仅不懂得做事,还居然要求同住的同事向他父母一样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压根不把自己当外人。

以杨锁为原型拍摄的纪录片《罪爱》剧照

接连丢了两份工作后,杨锁彻底放弃了,继续沿街讨饭,除非饿到不行,起来找东西,其他时间就是睡觉。

天气冷了,杨锁就把家具拆了当柴火烧了,拆到最后连张床都没有了。想上厕所可不想出门,他就在屋里刨个坑,直接全在那解决。

不洗脸,不换衣服,不洗澡,这样的日子,他一过就是整整5年。

年的冬天,堂哥杨德玉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杨锁了,于是提了被褥和一些吃的去他的老屋看望他。结果一推开门,眼前的一幕直接吓坏了杨德玉。

杨锁死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没有呼吸,浑身冰冷。

那一年,他才23岁。

得知杨锁的死讯,村里人都觉得,这孩子是给父母耽误的,如果不是他们如此娇惯,杨锁也不至于走到如今这般田地。

虽然双亲去世,家里的生活条件差,但只要他肯迈出家门,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赚钱,何尝养活不了自己。

可他宁愿活活饿死,也不愿意走出家门。

是啊,在本应该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年纪,父母却因独子而溺爱过度,什么都不让他动手,生生剥夺了的生存能力。

另一方面,杨锁也早已习惯了别人事事为他操心的生活,他长这么大,只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接受”。

即便父母都去世了,他也丝毫没有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的念头,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看,吃一顿躺两天。

有人说,其实杨锁也挺可怜的,从小父母保护得太好了,让他不懂得如何融入社会,也不知道什么是自力更生。

而父母的离去,让他彻底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看不到未来。他宁愿自暴自弃,也不愿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真实的状况我们不得而知,纵观整个故事,杨锁明明是有机会翻盘的,可他还是过早的放弃了。他没有生存的能力,更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他人生的前18年,被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于浑浑噩噩,不知道何而为人,何为生活的真谛。

父母原本的疼爱,到最后却成了杨锁生命终止悲剧的始作俑者,他们的爱成了杨锁最后溺亡的海。就这么无声无息,将他埋葬在了23岁那年的冬天里。

以杨锁为原型拍摄的纪录片《罪爱》剧照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比比皆是。

我老家的邻居,也是独子,父母从小就怕孩子磕到了,摔倒了,孩子走到那他们就跟到那。

上学后,他们又担心孩子会不会被同伴欺负,会不会学坏了,不听父母话了。别人的孩子放学都在外面疯玩,他放学只能待在家里。

上学期间,他好歹还能接触下外面的世界,可自从初中毕业后,他就直接被关在家里,父母就希望他能乖乖待在家里,哪都不要去。

那男孩也曾反抗过,父母拗不过他,就让他去了外地打工。他出去了多少日子,父母就担心了多少天,就怕他在外面吃亏,吃苦。

不过也确实如他们所料,因为生性懦弱,不懂得和别人怎么交流,那孩子在外面确实比较经常受到欺负。

得知情况后,父母立马赶过去把他接回家,说什么再也舍不得让他出门了,而他也放弃了挣扎。

他大部分的活动空间除了家里的小院子,就是楼上的小阳台。

有时候在路上看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低头,快走,不敢和别人打招呼。没事就座在阳台上,呆呆地望着远方,不知在想什么。

兴许是长久呆在家里,不见光的原因,他的肤色白得有些吓人。如今他35岁了,没有娶妻生子,没有正常的交际。

其实,很多父母想要护孩子一生的那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可孩子毕竟不是父母私有的物品,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去的地方,有他们想交的朋友。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只会让他们更加无能,更加没办法适应社会。

对孩子而言,父母是带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千万不能用狭隘的眼光和见识,去剥夺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能力。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路,作为父母,要学会适当地放手。我们爱他们,这点没有人会怀疑。

但爱就更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空间,这样,他们才有可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这才是为人父母最应该做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weay.com/gajc/162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