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要闻祝融号火星车已经驶到火星

2025/7/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航天·

“祝融号”火星车已经驶到火星表面

“祝融号”前避障相机拍摄图像(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祝融号”后避障相机拍摄图像(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国家航天局根据遥测数据判断,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在火星表面工作期间,火星车将按计划开展巡视区环境感知、火面移动和科学探测,通过配置的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表面成分探测仪等6台载荷,对巡视区开展详细探测。同时,环绕器将运行在中继轨道,为火星车巡视探测提供稳定的中继通信,兼顾开展环绕探测。(国家航天局)

·自然灾害·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爆发40年来最严重鼠灾

据CNN报道,5月21日,澳大利亚副总理宣布已经购买了升“世界最强杀鼠药之一”的溴敌隆(一种抗凝血灭鼠剂),将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大部分地区投放,以此来遏制鼠灾发展。长达6个月以来,新南威尔士州有数百万计的老鼠肆虐,目前已演变成了当地40年来最严重的鼠灾,造成了数百万美元的财产和农作物损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认为,每公顷(一万平方米)土地上至少有到只老鼠。由于澳大利亚的降雨量增多,促使农作物茂盛生长,这也使得老鼠开始大量繁殖。但也有一些专家担心,溴敌隆毒性很强,这一做法可能会污染粮食作物并杀死当地野生动物。

·新冠疫苗·

辉瑞、阿斯利康疫苗能对印度突变株产生保护效力

在印度最初发现的新冠突变病毒株B.1.可能有着更强的传播性、致病性或免疫逃逸能力,而科学界此前并不清楚疫苗是否对其具有保护效力。不过,英国公共卫生部于22日表示,基于英国真实数据的研究首次显示,接种两剂新冠疫苗能够对B.1..2突变株产生高度保护效力。研究结果显示,接种两针辉瑞疫苗2周之后,预防因B.1..2感染出现的有症状COVID-19的效力为88%,预防由在英国发现的突变株B.1.1.7感染出现的有症状COVID-19的效力为93%。接种两针阿斯利康疫苗之后,预防因B.1..2感染出现的有症状COVID-19的效力为60%,对预防因为B.1.1.7感染出现的有症状COVID-19的效力为66%。但是,如果只接种一剂疫苗,对突变株的保护能力显著下降。在首次疫苗接种3周之后,这两款疫苗预防因B.1..2感染出现的有症状COVID-19的效力约为33%,而对因B.1.1.7感染出现的有症状COVID-19的效力约为50%。

·天文学·

揭示宇宙大爆炸后一微秒内新的细节

哥本哈根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研究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Plasma,QGP)。这是在大爆炸后第一微秒内,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物质。大型强子对撞机将离子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对撞,粉碎的原子核产生了QGP,科学家可以由此观测QGP是如何形成我们所熟知的原子核的。之前理论猜测QGP的性质类似于气体,而此次观测证实它的性质类似于液体。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物理快报B》上。

·免疫学·

皮肤免疫耐受的关键酶

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皮肤暴露于众多微生物中,但大多数微生物并不会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近日,一项发表于《科学·免疫学》的研究表明,两种名为HDAC8和HDAC9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deacetylases)对皮肤的免疫耐受至关重要。研究人员发现缺乏HDAC8和HDAC9的人体皮肤细胞会对常见的微生物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皮肤炎症。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在皮肤细胞中,被称为Toll样受体的蛋白质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中的潜在威胁,从而诱发炎症反应,而这两种酶能够抑制Toll样受体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未来,以这两种酶为靶点的药物有望被用于治疗皮肤病。

·科学家·

“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于22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吴孟超院士长期从事肝胆外科临床和研究工作,年翻译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肝脏外科专著《肝脏外科入门》,同年组成以他本人为首的“三人小组”,主攻肝脏外科,此后取得了一系列肝脏外科理论和手术上的成就。年,他凭借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卓著成就,被增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年,吴孟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年,他联合6名院士向国务院提案,牵头建立国家肝癌中心,推动我国肝胆外科事业不断腾飞。(新华社、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

·动物学·

雨燕飞行记录更新

在不繁殖时,雨燕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长达10个月)都待在空中,科学家曾发现它们平均每天能飞行公里。但据一项发表在《交叉科学》上的新研究,来自瑞典隆德大学的科学家使用了基于光定位的微型追踪技术,从欧洲最北部的一个繁殖地点追踪成年繁殖雨燕。根据跟踪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普通雨燕平均每天能飞行公里,研究记录的最大距离是9天内每天飞行超过公里。由于雨燕主要以飞虫为食,它们能通过“飞行-觅食”策略实现了这些壮举。此外。研究人员认为它们可能依赖于气压的变化,来判断风向和出行时间。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时间5月24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例,死亡病例例。

5月2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8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3例,广东3例,四川3例,陕西2例,天津1例,内蒙古1例,黑龙江1例,江苏1例,福建1例,湖南1例,甘肃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例,其中境外输入18例,本土4例(广东3例,辽宁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解除医学观察8例(境外输入7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例(境外输入例)。

文:杨心舟、王昱、李诗源、马一瑗

编辑:洪艺瑞、石云雷

环球科学

来源:环球科学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weay.com/gajc/162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