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揭秘:吃姜会得肝癌是真的吗?

2016-10-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流言揭秘:吃姜会得肝癌是真的吗?

 姜是我们最常用的做菜佐料之一,也是普遍认为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然而,最近有小伙伴反映,他们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里面发现,生姜里含有的黄樟素可引起肝癌,在小鼠的饲料中添加0.04%~1%的黄樟素,在天到2年的时间里,会诱导小鼠产生肝癌。这也太可怕了吧!

  这个传言的出现主要是源于美国FDA的一份研究:黄樟素可引起肝癌,黄樟素经过代谢转化为活性致癌物的过程,目前已经比较清楚:黄樟素在小鼠体内首先代谢为苯乙醇形式,接着被激活转化为乙酸盐或硫酸盐,成为最终的致癌物。黄樟素若与氧化剂结合,会生成更强致癌活性的环氧黄樟素。在小鼠的饲料中添加0.04%~1%的黄樟素,天到2年,可诱导小鼠产生肝癌。

  黄樟素主要存在于黄樟油、大叶樟油、南美巴西黄樟油、北美黄樟油等天然芳香油中,这些原料可能会被用于制作食用天然香精。另外,在生姜、豆蔻、月桂等佐料里面也含有少量黄樟素。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正在启动制定的《食用香料使用准则》中规定,黄樟素在食品和饮料中最大限量为1毫克/千克。

(图片出自网络)

  如此看来,“吃姜可能导致肝癌”这个传言是有一定依据和道理的。但是,如果因此就拒绝吃姜,那也未免有些矫枉过正。首先,黄樟素是2类致癌物,它的致癌作用远没有黄曲霉素强。其次,没有发霉的生姜所含的黄樟素很少,如果只是做菜偶尔放一些,是远远不会达到1毫克/千克的警戒线的。不过,我们还是要注意,不要拿它当饭吃、天天吃,另外,发霉的生姜一定要丢掉,因为里面的黄樟素含量会大大增高。

  怎样才能预防肝癌?

  比起不吃姜,我们还有更多靠谱得多的预防措施可以执行——

  1.全面推广乙肝疫苗的接种

现在乙肝疫苗一般都是出生常规接种的,但是还有少部分地区没有严格执行。出生接种的乙肝疫苗一般可以管15-20年左右,如果过了这段时间,复查抗体滴度太低的话,建议再次接种补强疫苗。此外,如果不幸查出患了慢性肝炎,一定要主动接受治疗。

  2.不能食用霉变食物、远离烟酒和高脂饮食

  使用可靠水源也是帮助我们预防肝癌的主要手段。花椰菜、洋葱、海藻、蓝莓等食物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多吃蔬菜水果也有助于减轻黄樟素的毒性作用。中国肝癌指南建议,对于≥40岁的男性或≥50岁女性,具有乙肝和/或丙肝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AFP(甲胎蛋白)+腹部超声检查,争取早期发现。对于一般人群,指南没有建议做常规筛查,只要每年定期体检就足够了。

  由此可见,姜只要做到适量,还是可以放心让它成为餐桌上的一个好配角的。身为广东人的我自己也觉得,蒸鱼要是没有了姜和葱,这道菜就是不完整的。反而,我们更应该注意肝癌的其他危险因素,比如肝炎、发霉的食物等等。远离它们,才是帮助我们远离肝癌更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头部白癜风图片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weay.com/gacs/1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