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手术后哪些项目必须要检查省钱还省事的
2024/8/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肝癌的治疗性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手术切除后仍有很高的肝癌复发率,因此术后复查与随访显得尤其重要,积极的手术治疗加上术后复查,彷佛两架马车,并驾齐驱,将患者拉离死亡的边缘,载向光明的未来。
我该做哪些检查?注意哪些指标?这些指标高低又有什么意义?多久复查一次?接下来我们将为患者一一解惑。
要复查哪些项目
肝癌复查的项目分为血常规、肝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检查,还有增强CT或MR等影像学检查。其中肿瘤标记物AFP和影像学检查最为重要。
,是医生和患者都需要注意的地方。
1甲胎蛋白AFP
AFP是一种糖蛋白,又叫甲胎蛋白,是肿瘤标记物的一种。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于新生的幼稚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还不到20mg/L。
AFP在临床上常被作为诊断肝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也就是说如果在成人中发现AFP含量过高,第一反应就要联想到肝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并不是%,如果怀孕(胎儿肝细胞没有发育完全)或者患有生殖腺胚胎瘤时,AFP同样会升高。
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情况下AFPng/ml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条件之一。但是还有30%的肝癌病人AFP水平正常,这个时候可以去检测AFP异质体及影像学检查,帮助诊断。
有些患者术前AFP升高,但复发时可能正常。仅仅通过肿瘤标志物AFP来监测复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影像学检查才能够精准地监测肿瘤复发,缺一不可。它俩就像左膀右臂一样,为患者守住健康的防线,与肝癌做斗争。
2影像学检查肝癌术后影像学检查主要包含超声、增强CT/MRI、DSA等等。
超声是检查肝癌的首选方法,它有很多优点,比如方便,容易进行,价格便宜,对人体没有创伤。但是缺点就是超声只能检查出肝内直径1cm的占位病变,遇到直径小于1cm的占位病变,超声就显得无能为力。
这个时候就靠增强CT/MRI大显神通了,可以检测出1cm左右的肝癌,检测肝癌更加敏感更加客观,但是增强CT/MRI价格偏贵。这里注意是增强,很多患者却做了普通影像检查,这个时候的检查结果就会大打折扣。
当增强CT/MRI对疑为肝癌的小病灶难以确诊时,经选择性肝动脉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肝癌诊断的重要补充手段。
多久复查一次
对于患者来说,比较关心的问题还有肝癌术后复查的具体时间。
一般情况下,复查频率在治疗后3年内应该每3~4个月一次;3~5年期间,每4~6个月一次;5年后依然正常,可以改为6~12个月一次。患者自己不能擅自延长复查时间。
很多患者在这里会掉入误区,认为自己复查超过3年或者5年后就没有必要复查,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患者超过3到5年后不复查,或者复查时间变长,导致病情复发时没能及时发现。所以再次强调患者一定要坚持规律随访。
肝癌正在被人类一步步攻克。手术治疗加上定期的术后复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肝癌复发,如果能及早发现,在复发或新发灶较小的情况下,还可采用介入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获得远期的生存效果。因此,肝癌术后复查显得非常重要,患者要树立正确的术后复查意识,这样才能打倒癌症,迎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