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传染病医院专家谈肝癌科学治疗方法
2018-8-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并且生长迅速,超过75%的患者由于肿瘤大小、位置等原因不能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始于20世纪90年代。自McGahan等最早使用第一代单极射频仪行肝脏射频消融以来,肝脏射频消融已经在临床使用了20多年。随着设备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射频消融具有适应症广、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痛苦小、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特别是小肝癌的射频消融治疗效果达到了与手术切除相似的效果。它不但能够杀死肿瘤,而且能够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在影像的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肿瘤消融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射频治疗时将单极式多极探针在影像学仪器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将探针定位于肿瘤组织内,通过射频输出在电极针周围产生离子震荡导致发热,靶区内温度达到50-90℃,使电极针周围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理论上来说任何大小的肿瘤都可以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但是病灶越大,治疗效果越差,由于目前应用的射频治疗仪器,每次消融的范围仅为3.0-5.0cm,因此对于≥7.0cm的病灶暂不推荐射频消融,可以考虑行肝动脉灌注加栓塞术(TACE),TACE通常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先进行诊断性肝动脉造影及间接门静脉显影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供血情况,确定肿瘤的靶血管,再以导管选择性插管至肿瘤的靶动脉内,将化疗药物、碘油及明胶海绵颗粒分次注入靶区进行化疗栓塞,栓塞治疗的机制是①、阻断肝癌的动脉血供可使肿瘤发生缺血坏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②、减少肿瘤的动脉血供使其缩小③、减少肿瘤产生异常激素④、刺激机体免疫反应。
提高肝癌的总体疗效必须依赖于综合治疗已成为我们的共识。综合介入治疗肝癌是指多种介入治疗方法相联合,以及介入治疗与肿瘤生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而避免其缺点,协同作用获得单一治疗方法所无法获得的疗效。
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的临床应用,也给介入治疗带来新的课题,将TACE与索拉菲尼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肝癌的导向疗法是利用有一定特异性的载体(包括铁蛋白抗体、甲胎蛋白抗体、抗人肝细胞癌抗体、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碘化油和非抗体类如非降解玻璃微球等)把药物(如表阿霉素或生物反应调节剂)或其他杀伤肿瘤的物质(如放射线核素)选择性的运用到肿瘤部位以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将生物疗法、物理疗法和介入疗法紧密结合在一起。采取经肝动脉给药的方法有其巨大优势。即可减少避免生物导向免疫治疗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即“稀释”“生理屏障”和“非特异性吸收”。又可增加肝癌局部的药物浓度,减少全身的毒副反应。以放射性核素如I为弹头的制剂其杀伤力大于化疗弹头者,而“双弹头”的运用则可集中化疗和放疗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杀伤肿瘤的效能。通过多种单克隆抗体混合使用以及利用核弹头可减少抗原表达异质性影响,并增加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对清楚肝癌亚临床灶,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具有广阔前景。
肝四科简介肝四科是诊治慢性肝病、肝硬化、重症肝炎及肝脏、肺部肿瘤的临床学科。多年来,他们同上海中山医科大、北京医大、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协作,采用新技术、新疗法治疗各类中晚期肿瘤,取得了显著疗效。其中,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获省科技成果及邯郸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治疗各型慢性肝炎方面,他们积极研究讨论肝病的病因、病机及免疫学新观点,在专家指导下,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基因疗法阻断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发展下有着突破性的进展。对晚期肝硬化、重症肝炎、恶性梗阴性黄疸、脾功能亢进、布加氏综合征、肺部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等方面,均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
该科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四名,医师三名,曾先后在北京、上海学习与培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是河北省少有的利用新技术、新疗法治疗慢性肝病、肿瘤及晚期肝硬化引起的各类并发症的临床学科。我们的宗旨:德技领先,诚信待客;全心服务,欢迎垂询。
王英强,医院肝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河北省医学会药学会委员,传染病学专业学士学位。长期从事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年,对肝癌的介入治疗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能系统诊治各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及合并症。曾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院进修一年,先后参加了在台湾和新加坡举办的亚太肝病会议,多次参加国内肝病学术会议及培训班。获省医学会进步二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10余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