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吃姜会得肝癌,事实是什么

201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姜是我们最常用的做菜佐料之一,也是普遍认为具有保健作用的食品。然而,最近有小伙伴反映,他们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里面发现,生姜里含有的黄樟素可引起肝癌,在小鼠的饲料中添加0.04%~1%的黄樟素,在天到2年的时间里,会诱导小鼠产生肝癌。这也太可怕了吧!还能不能愉快地吃姜了!别急,我们往下看!

首先,我们来认识认识肝癌

在我国,与肝癌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肝炎病毒感染、食物黄曲霉素污染、长期酗酒以及农村饮水蓝绿藻类毒素污染。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是最重要、也是最明确的危险因素。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了我们的肝细胞以后,病毒就可能会整合到肝细胞的遗传物质中去,就跟穷亲戚搬进家里一样,从此赖着不走。不仅如此,它们还会在肝细胞里面生息繁衍,释放后代感染更多的肝细胞。被感染的肝细胞表明会表达病毒的标志,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到这些标志,就会认为这个肝细胞已经被敌人控制了,必须派出免疫细胞将其消灭。借刀杀人,这就是乙肝导致肝损害的原理。

如果肝细胞长期处于这种损伤、修复的循环,再生的细胞就会逐渐失去原来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发展为肝癌。中国是著名的肝炎大国,目前卫计委公布的乙肝患者和携带者数量大概在1亿左右,无论是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之最。“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是中国肝癌高发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诱发肝癌的原因。黄曲霉一般产生于各自发霉的食物,尤其是坚果如花生、核桃、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之中。这种真菌会释放黄曲霉素,这是一种1级致癌物,致癌作用极强,与肝癌的关系非常密切。还有,农村饮用被蓝绿藻类污染的水源也可能增加肝癌的风险。

吃姜会导致肝癌吗?

这个传言的出现主要是源于美国FDA的一份研究:黄樟素可引起肝癌,黄樟素经过代谢转化为活性致癌物的过程,目前已经比较清楚:黄樟素在小鼠体内首先代谢为苯乙醇形式,接着被激活转化为乙酸盐或硫酸盐,成为最终的致癌物。黄樟素若与氧化剂结合,会生成更强致癌活性的环氧黄樟素。在小鼠的饲料中添加0.04%~1%的黄樟素,天到2年,可诱导小鼠产生肝癌。

黄樟素主要存在于黄樟油、大叶樟油、南美巴西黄樟油、北美黄樟油等天然芳香油中,这些原料可能会被用于制作食用天然香精。另外,在生姜、豆蔻、月桂等佐料里面也含有少量黄樟素。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正在启动制定的《食用香料使用准则》中规定,黄樟素在食品和饮料中最大限量为1毫克/千克。

如此看来,“吃姜可能导致肝癌”这个传言是有一定依据和道理的。但是,如果因此就拒绝吃姜,那也未免有些矫枉过正。首先,黄樟素是2类致癌物,它的致癌作用远没有黄曲霉素强。其次,没有发霉的生姜所含的黄樟素很少,如果只是做菜偶尔放一些,是远远不会达到1毫克/千克的警戒线的。不过,我们还是要注意,不要拿它当饭吃、天天吃,另外,发霉的生姜一定要丢掉,因为里面的黄樟素含量会大大增高。

内容来自科普中国









































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weay.com/gays/2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