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肝癌的介入诊断及介入治疗

2018-5-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介入治疗科医师——

主治医师,学士学位,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新进展,具有丰富的介入诊疗经验,擅长脑血管造影、肿瘤介入、外周血管及非血管介入手术,至今完成各类介入手术数千例,得到医学同事和患者的好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条件的改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医学知识的普及也使人们更注重防病治病,如肝炎肝硬化患者就特别在意有无肝癌的发生。

一概述

肝癌分为肝细胞肝癌(HCC)、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HCC约占90%以上。我国为高发区,在恶性肿瘤发病中男性占第三位,女性为第四位。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HCC的病因主要与乙肝病毒感染、黄曲霉毒素摄入、饮水污染等关系密切。

HCC早期症状隐匿,中晚期出现临床症状,包括肝区痛、肝肿大、黄疸、乏力、消瘦、腹水等。往往已失去手术机会,能够手术切除者不到30%,而化疗、放疗又无显著效果。因此对于大多数中晚期HCC病人,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TACE(经导管碘油化疗栓塞术),可显著延长病人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二肝癌的病理分型

依据大体病理可分为:1.巨块型2.结节型3.弥漫型。

依据肿瘤大小的新型分类为:1.微小肝癌(直径≤1cm)2.小肝癌(直径1-3cm)3.中肝癌(直径3-5cm)4.大肝癌(直径5cm)。

肝癌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特别是微小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对于中晚期肝癌的发现和诊断不难,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有肝炎、肝硬化病史,AFP高,但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发现不了病灶,或者发现微小病灶而无法定性的患者,我们通过介入造影能够发现这些微小病灶,并行超选择性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术,通过近远期观察效果良好。

三病例选择

1、有肝炎、肝硬化病史,AFP高,但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发现不了病灶。

2、患者有肝炎、肝硬化病史,AFP高,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发现微小病灶无法定性。

四、介入诊疗

1、通过选择或超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排除或确定微小病灶。

2、在确定微小病灶的基础上,可以行超选择性肝动脉碘油化疗药物栓塞术介入治疗。

五病例简介

在我们观察的一组病例中,至少有三例排除有肝癌的可能,正在随访中,至少有五例确诊为肝癌,生存期达五到七年不等,现选择资料较完整的两例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对微小肝癌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病例:赵某,女,50岁?乙肝病史3年余。以“体检发现肝占位一周”为主诉入院。查体:腹柔软,右上腹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甲胎蛋白(AFP):95.31ng/ml。腹部彩超:(1)肝硬化声像图,(2)肝内略强回声(考虑肝硬化结节)。增强CT:(1)肝脏改变,符合肝硬化、脾大CT表现。(2)肝内小低密度灶,大致同前相仿,建议随访。增强MRI:(1)肝VIII段异常结节,考虑小肝癌可能大。(2)肝硬化、脾大。

介入治疗中明确诊断微小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介入术后一月复查AFP介入术前:甲胎蛋白(AFP):95.31ng/ml介入术后:甲胎蛋白(AFP):9.09ng/ml。术后复查CT检查。

小结

既往肝炎、肝硬化病史。

AFP高。

无论彩超、CT、MR是否发现可疑病变为慎重起见,建议行介入检查或治疗!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总共要多少钱
中医治疗白癜风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weay.com/gacs/89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