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务实,拓展有益范卫君教授畅谈消融
2021-1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多年来,肿瘤治疗逐渐向微创化、精准化转变。消融治疗已在肿瘤领域获得成功,为肿瘤治疗打开新的思路,开启肿瘤微创治疗的新篇章。与此同时,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也在多个瘤种中表现强劲,早在年就被《Science》评选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在此背景下,消融联合免疫正悄然成为肿瘤治疗热点。
4月18日,一场主题为“联合有益,介导生机”的肿瘤消融免疫沙龙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前主任委员孟志强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叶欣教授、副主任委员翟博教授、医院石亮荣教授在会上进行了精彩讲座,并有多位专家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会后,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范卫君教授就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应用带来国内外前沿进展和自己的真知灼见,以期为年轻医生们答疑解惑,合力提高我国肿瘤治疗水平。
学术讲座,精彩集锦
孟志强教授:肿瘤攻坚,强强联合
孟志强教授
医院
在基础研究、临床试验以及真实世界实战等多个层面都已得到证实:消融联合免疫在抗肿瘤的治疗中有协同增效的效果。二者强强联合,已在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期待消融联合免疫的治疗策略可以在更多的实体瘤领域开花结果!
叶欣教授:消融和免疫“混双”,打赢NSCLC之战
叶欣教授
山东第一医院
目前PD-1/PD-L1单药治疗肺癌疗效不理想,联合治疗是大势所趋。国内外已有应用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初步显示短期安全性良好,已有临床获益,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也正在进行当中。
翟博教授:消融技术持续革新,肝癌治疗再添利器
翟博教授
上海交通大医院
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治疗仍面临极大挑战:高复发率、高转移率依然是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获益的亟待突破的瓶颈。经过20余年持续地革新,现在的消融治疗以更精、更巧、更优、更有力的姿态强势布局肝癌治疗。
石亮荣教授:消融联合免疫,特瑞普利单抗已经布局
石亮荣教授
医院
目前,消融联合免疫在晚期肝癌中已经开展了丰富的临床试验。其中,在国产抗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热消融治疗经至少一线系统治疗失败的中晚期肝癌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中,已有多位晚期肝癌患者从中获益,让我们对该疗法后续研究的开展更有信心。
对话主委,亮点剖析
范卫君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微创介入科副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消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呼吸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侯任主委《JournalofCancerResearchandTherapeutics》杂志副主编年第三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躬行实践,
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稳扎稳打
《中国医学论坛报》:请您谈谈消融治疗的特点以及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范卫君教授:自上世纪90年代初局部消融术开始应用于肝肿瘤治疗,消融治疗在肝癌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进入21世纪,随着各种消融设备推陈出新、消融类型层出不穷,消融治疗体系也在持续成熟和完善,局部消融已经成为安全性和有效性俱佳的肝癌介入性微创治疗技术,与外科切除、肝移植并称具有局部治愈潜力的三大技术,现在已经得到医患双方的高度认可。在早期肝癌的治疗中,消融治疗的地位已经比肩外科手术,而在某些不足2公分的小肝癌治疗中,消融治疗甚至更胜一筹。除了在早期肝癌中大放异彩,消融治疗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消融治疗联合免疫等方案在中晚期肝癌中也已占有一席之地。
其实,消融治疗诸多的独特优势注定其在肝癌以及其他实体瘤治疗中表现出色。首先,消融治疗创伤小,这也是其最直观、最直接的特点和优势。尤其肝癌本身是复发率较高的癌种,肝癌患者复发后依然可以再次接受消融治疗,术后恢复也更快。而在尽可能多地保护正常肝组织的同时,消融治疗也达到了更尊重生命质量和美学价值的目的。其次,与外科手术相比,无论是开腹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消融治疗操作更加简捷、治疗过程也更加高效,年轻医生学习周期较短,是一项适合在基层开展的微创操作,这也是今年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大力推进的工作。最后,消融治疗较为低廉的费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该群体的经济负担,惠及更多肝癌患者。能用“针”者不必用“刀”,消融技术无疑已是实体瘤治疗的变革者。
飞声腾实,
消融联合免疫临床获益初显
《中国医学论坛报》:目前,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已在肝癌、肺癌等领域内进行了探索,您如何看待二者联合的应用前景?范卫君教授:从机制上看,经消融治疗后,坏死的肿瘤细胞将释放大量抗原、热休克蛋白、外泌体等,直接作用于免疫细胞,从而改善肿瘤局部微环境免疫功能状态。与此同时,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助于药物及免疫细胞在肿瘤组织聚集。但是,单一的消融治疗诱发的免疫作用仍然有限。我们知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逆转T细胞功能的耗竭,恢复免疫识别和免疫攻击,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所以不难理解,消融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具有明显增强的抗肿瘤效应,两者联合治疗将发挥1+12的治疗效果。目前,消融联合免疫治疗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的疗效都已有国内外的临床试验证据。
其实,消融联合免疫的探索不仅仅止步于肝癌和肺癌。近期,我所在团队已经证实冷冻消融联合PD-1单抗动脉灌注可显著提高黑色素瘤肝转移患者的生存获益。未来,我相信,该方案将会在更多实体瘤中展现其不俗的实力。未来,通过多学科团队协作,联合消融治疗、免疫治疗等领域专家,在多个瘤种中进行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最终将会制定出基于中国人群的中国指南,让世界看见中国经验,听到中国声音。
敦本务实,
消融治疗全面进行实体瘤治疗布局
《中国医学论坛报》:作为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的主任委员,请您介绍下肿瘤消融治疗近年来进行了哪些临床探索,对未来发展有哪些布局?范卫君教授:前面提到消融治疗以及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在肝癌中的探索与应用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近年来,在其他实体瘤领域,消融治疗也在迎头赶上。尤其是在肿瘤的早期阶段,消融治疗已经可以独当一面。首先,在肺癌领域,随着体检普及率的提高,我国肺小结节检出率逐年增加。需要注意的是,肺小结节患者中包括一部分早期肺癌患者及其他恶性病变患者,早期干预将显著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存结局。由于消融治疗独有的创伤小、可重复的优势,消融治疗正逐渐成为该群体的首选治疗方案。其次,在肾癌领域,已有证据表明,≤4公分的早期肾癌患者采用消融治疗可取得和外科手术相近的治疗结局。而在疗效相似的情况下,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以更好地保护肾功能的消融治疗可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在甲状腺癌领域,我国消融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接受治疗的病例数也在逐年增加。
至于未来的发展布局,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委会将会把工作重心放到肿瘤消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肿瘤消融治疗有关的规范和共识的制定以及持续推进肿瘤消融技术基层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当中。春华秋实,全面提高我国肿瘤消融专业的发展,切实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最终使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访谈结语
君子务实,拓展有益。如今,消融治疗已是肿瘤治疗领域公认的重要治疗手段,我国消融领域专家也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去,站在世界舞台上分享中国学者的心得。同时,我国免疫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也逐渐走向国际前沿,为中国肿瘤患者带来具有国际水准的治疗选择。其中,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已获批黑色素瘤、鼻咽癌、尿路上皮癌适应症,并全面布局了包括肝癌、肺癌在内的高发实体瘤的临床试验,初步的研究数据结果令人满意。不难理解,在优秀免疫药物的加持之下,消融联合免疫1+12的疗效无疑将为我国实体瘤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