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肝癌,中国强音多纳非尼争做创新洪

2021-8-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3

病毒式营销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将如期采用线上会议的模式,为全世界的临床肿瘤学专家带来全球“云端”学术交流的新体验。本届ASCO年会上,泽璟制药自主研发的分子靶向药物——多纳非尼对比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的Ⅱ/Ⅲ临床研究(ZGDH3研究)喜获ASCO口头报告资格,在国际顶尖学术舞台上展示了浓墨重彩的“中国画卷”。这是十年来,由中国学者主导的HCC一线治疗大型临床研究首次登上ASCO大会讲台,向全世界公布成果和数据,这标志着我国一线治疗晚期HCC的经验得到了国际肿瘤学界的高度认可。

近日,《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特别采访医院周俭教授及浙江大医院梁廷波教授,梳理肝癌治疗现状,介绍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理念,两位专家均对肝癌靶向治疗予以肯定,并对多纳非尼临床研究予以高度评价。

周俭教授:肝癌靶向治疗喜获“新星”,创新制药多纳非尼值得期待

周俭教授访谈视频

01

肝癌发现多为晚期,治疗步伐仍需跟进

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分别排第四和第二位,每年我国肝癌新增与死亡病例数均在40万例左右,占全球新增及死亡的一半以上。我国约70%~80%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无法行手术切除或肝移植等根治性治疗,因此,我国肝癌5年生存率仅为12%~14%。基于以上现状,大部分肝癌患者需接受药物、介入等其他治疗手段综合治疗,肝癌的药物治疗领域仍有很大的空间亟待提高。

02

靶向药物再添利器,多纳非尼更适国人

肝癌靶向治疗的兴起可追溯到十余年前——索拉非尼的诞生,但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中推荐,目前靶向治疗领域一线只有仑伐替尼及索拉非尼、二线只有瑞戈非尼可供选择,远无法满足我国肝癌患者的治疗需求。

我国自主研发的分子靶向药物多纳非尼通过与索拉非尼的单药头对头研究获得阳性结果,该医院的秦叔逵教医院的毕锋教授共同牵头的I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例肝癌患者,研究结果提示:与索拉非尼相比,多纳非尼能够显著延长晚期HCC患者的总生存期(OS),并且在研究的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安全性及耐受性等指标方面亦取得了非劣效的结果,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发肝癌靶向药物领域零的突破。多纳非尼是自索拉非尼上市后,第一个在单药头对头的比较研究中,生存获益优效于索拉非尼的靶向药物。

ASCO是全球临床肿瘤领域最大的学术会议,会议旨在传达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药物研发与创新领域的最新理念。ZGDH3研究能够登上ASCO大会并向全世界公布成果和数据,标志着国际肿瘤学界对多纳非尼及其肝癌III期临床研究的高度认可。

03

创新洪流下,我国创新制药的春天必将如期而至

ZGDH3研究更加全面地代表了中国肝癌的现状,更加贴合中国患者的实际情况。多纳非尼有望今年年底通过国家审批并投入临床,相信多纳非尼不仅在药物治疗方面,更是在与外科、介入、免疫等联合治疗领域,未来将给中国肝癌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多纳非尼的诞生值得广大肝癌患者及肿瘤医生期待。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洪流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创新制药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从“仿制药”到“创新药”转变,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我国创新制药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造福于我国甚至世界人民!

梁廷波教授:多纳非尼助力MDT,或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梁廷波教授访谈视频

01

打造肿瘤治疗MDT,实现患者个体化最佳治疗

MDT概念起源于国外,指多学科联合会诊治疗模式,强调以疾病和患者为中心的精准化治疗,利用多学科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传统的治疗模式是医生与患者的“点对点”模式,而MDT中,医生的身份仅是肝癌患者个体化治疗线路上的“station”,MDT的诊疗方案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避免了“一药治百病”的盲目低效治疗。

医院针对复杂疾病也在开展MDT,但我国MDT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首先,MDT的开展流于形式,规范性和固定性仍有待提高;其次,及时性,我国现阶段较多的MDT为回顾性分析,而不能保证在患者需要的时间进行MDT;此外,普及性,我国MDT仍需广泛开展。因此,我国MDT质与量均有待提高,并且在开展后还需对近远期效果进行评价。

02

揭秘肿瘤代谢机制,或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新靶标

最近,我们跟吕志民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杂志《自然》(Nature)共同发表了一篇有关肿瘤脂质合成代谢机制的文章,该研究阐明了肿瘤细胞脂质感应异常及脂质合成持续激活的重要机制,首次发现了糖异生代谢酶PCK1具有蛋白激酶活性,而且揭示了PCK1以GTP作为磷酸基供体对蛋白底物进行磷酸化,这有别于普遍的以ATP作为磷酸基供体的蛋白激酶。同时研究也论述了PCK1的内质网易位是肿瘤细胞协同调节糖异生降低和脂质合成激活的重要分子机制。这项研究不仅为癌症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代谢标记物和分子靶点,而且对靶向肿瘤脂代谢的药物研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03

中国靶向治疗创新药“领头羊”,多纳非尼更具优越性

我国肝癌的诊疗距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里,肝癌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最近20年,肝癌的整体治疗进入“平台期”,尤其对于中晚期肝肝癌的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但我国约50%~66%的肝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这类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仅为数月,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是提高肝癌生存期及整体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近三年来,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首的针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手段取得长足进步。以索拉非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索拉非尼被称为肝癌靶向治疗领域的“金标准”,此外,靶向药物领域还有瑞戈非尼和仑伐替尼,可用于二线或耐药后的肝癌患者的治疗选择。

在即将召开的ASCO会议上,中国自主研发靶向药物多纳非尼与索拉非尼的单药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中,多纳非尼表现出更强的优越性:多纳非尼具有多靶点阻断的抗肿瘤作用,与索拉非尼相比,多纳非尼能够显著延长晚期HCC患者的总生存期,并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多纳非尼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及代谢途径,属于创新型的1类新药,无疑在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里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我国制药企业经历了从“仿制药”到“仿创结合”再到“创新药”的转变。近年来,国家及药物研发相关部门极其重视新药研发工作,随着我国研发实力增强、研发投入增多,我国必将改变用药依赖进口的局面。我国泽璟制药自主研发的多纳非尼便是优秀的代表之一,相信在创新药“领头羊”的带领下,我国创新制药领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辉煌时代!

中国医学论坛报编辑整理:金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weay.com/gacs/12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