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发

2020-7-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国是肝癌大国,全球近一半的肝癌病例在中国,且多数患者存在明确的乙肝病毒感染背景。同时,我国肝癌患者的死亡率较高,5年生存率仅为12.5%。要改善这一现状,提高肝癌规范化诊疗水平是重要举措。

12月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医院)肝癌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卫健委”)正式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医院全军肿瘤中心主任秦叔逵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周俭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医院沈锋教授出席发布会并作专业解读,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肝外科孙惠川教授主持发布会。

据悉,《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于年首次发布,并于6年后的年进行了第一次更新。时隔2年,《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自今年5月启动更新以来,共有70余名肝癌诊疗领域的专家积极参与,在卫健委领导的指导下,经过启动会、讨论会、定稿会,历经10个多月时间,最终得以发布。

《规范》更新:为肝癌患者提供更优诊疗服务

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指出,近2年来,肝癌诊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更多创新药物也在国家肿瘤药物的准入和上市审批加快的大环境下进入肝癌治疗领域,《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的及时更新将向各级医疗机构提供统一的诊疗规范,让更新的诊疗方案尽快在中国得到应用,更好地为肝癌患者提供更优质、规范的诊疗服务。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编写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樊嘉教授表示,自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出现了许多新的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及时完善《规范》势在必行,有利于中国的肝癌患者和医生能加速与国际接轨,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的诊疗行为。

五大亮点:聚焦诊疗前沿及临床现实需求

据悉,《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基于临床循证证据进行更新,并纳入了众多前沿新进展。

亮点一:诊断标准接轨国际。

在肝癌诊断方面,《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全面参照《版肝细胞癌WHO分级系统》,全面接轨国际标准,以期通过制度革新进一步加速我国肝癌早期诊断率。

亮点二:早诊新技术加快临床应用。

近两年,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检测技术进一步发展。“液体活检”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等方面展现出重要价值。《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指出,目前基于循环miRNA模型的肝癌检医院验证,并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已进入临床应用。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樊嘉教授指出:“肝癌恶性程度较高,很多肝癌患者一发现即为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早诊早治尤其重要。相信miRNA诊断技术将在操作层面全面助推我国肝癌早诊早治水平,真正造福患者。”

亮点三:外科治疗技术升级。

近年来,我国肝癌外科治疗技术也取得明显进步。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多项研究结果提示,经过选择的门脉高压患者,仍可接受肝切除手术,其术后长期生存优于接受其他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周俭教授进一步介绍:“目前,我国肝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水平取得了很大突破,不少患者通过手术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有效延长了生存期。然而哪些患者适合进行手术治疗?哪些不适合?评判依据在哪里?很多业内人士给出了基于临床研究和实践的评判标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把门脉高压精准评价作为筛选手术患者的重要标准之一,有益于患者。”

亮点四:强调系统治疗。

系统治疗部分是更新重点。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药物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医院全军肿瘤中心主任秦叔逵教授指出:“肝癌的系统治疗对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十分重要,不仅要重视抗肿瘤治疗,同时也要重视抗病毒治疗及其他治疗。

海军军医大学医院沈锋教授指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肝癌药物治疗突飞猛进,已在中国获批的一线药物仑伐替尼、二线药物瑞戈非尼,以及在国外获批的二线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已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亮点五:挖掘中国传统医学潜力。

我国中医药是值得挖掘的瑰宝。《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就提及可使用中医中药治疗改善症状,提高机体抵抗力,减轻不良反应和提高生活质量。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年版)》中,有1级证据显示肝切除术后接受槐耳颗粒治疗可减少复发并延长生存,为中医药治疗肝癌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喜迎50华诞

年12月6日,在复旦大学(医院)肝癌研究所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40位新生命超过“20岁”的肝癌病人唱起《歌声与微笑》,一起为肝研所“庆生”。他们中,生存40年以上的有3人,最长的已生存48年。

年,39岁的吕文艺被确诊为肝癌。27年来,他经历了手术、复发、肝移植、复发、再手术,在医院肝研所医生们的帮助下,他迎来了新生命的第27个年头。“我曾三次挣扎在死亡线上,感谢医院肝研所的医生们一次次把我救回来,让我还能享受家庭的温暖,享受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吕文艺激动地说。

来自贵州的马宏康回忆起28年前,自己坐了2天2夜火车终于到达上海那个寒风凛冽的夜晚,忍不住红了眼眶:“当年,当地医生说我可能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现在已经年了,我已经‘28岁’了!是肝癌研究所给了我的第二次生命!”

年在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手术的叶彦晋今年“26岁”,能和救命恩人们、病友们相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与医生和病友们一起,共同庆祝肝癌研究所的50岁生日,他兴奋不已。

50年:从14%到64%

半个世纪前,权威的教科书上写着:“肝癌的病程是2~5个月。”当时,一个人患了肝癌,就等于被宣判了死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复旦大学附属医院,肝癌术后病人5年生存率由20世纪60年代的14%提到如今的64%,创造了肝癌治疗的“世界奇迹”。

50年:从“小组”到“一流研究所”

年,汤钊猷教授、余业勤教授、杨秉辉教授、周信达教授、林芷英教授等老一辈专家成立医院“肝肿瘤小组”。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更名为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隶属于上海医科大学,下设肝癌内科、外科及实验室。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两校合并后,更名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50年:诞生无数个“第一”

过去的50年里,肝癌诊疗领域的无数“第一”在肝研所诞生。汤钊猷院士首次提出“亚临床肝癌”概念,使肝癌从“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在国际上首次建成“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并提出肝癌转移复发新理论;“小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及“转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统的建立及其在肝癌转移研究中的应用”分别获得年和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新一代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教授对肝癌肝移植、肝癌门静脉癌栓综合治疗等进行系统研究,创造了多项本市、全国乃至世界记录,首次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上海复旦标准”,牵头制定《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已成功转化并生产上市的“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实现签约转化的“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两项研发成果,分别对应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治疗效果实时动态监测,以及肝癌复发转移和诊治疗效预测,突破了以往限制肝癌病人手术疗效的瓶颈,且均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例”。

现任肝外科主任,周俭教授带领肝外科团队创新开展Alpps、废弃肝活体移植等肝移植新技术,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继续深化肝癌肝移植后复发转移防治等临床研究。

“50年前对于病人来说就是六个字,‘走进来、抬出去’,短则几日、几周,长则几月,都走了。而现在,可以用另外六个字来概括,就是‘走进来、走出去’。”近90岁的汤钊猷院士感慨道。

50年:新起点、新征程

樊嘉院士介绍说,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新发肝癌病人在中国。前辈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为年轻医生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研究肝癌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也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但是,由于肝癌的复杂性和高度的异质性,目前对肝癌的诊疗和认识还不是非常全面,尤其是肝癌的早期诊断。肝癌研究所成立50周年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将进一步深入解读最新进展,积极探索新发现的临床问题,加强“医、研、产”结合,不断地提升肝癌的治疗效果,为广大病人造福。

精彩文章回顾

无绑带血压计靠谱吗?手机APP也能测血压?专家回应了!

“放得住”的食物营养也会“跑”

想知道自己患癌症的风险有多高吗?花1分钟做个测试吧!

吃得过咸、过烫,当心食管癌“不请自来”

你的心肌缺血了吗?

食用油的点点滴滴

喜欢抖腿,是习惯还是焦虑

手机网络成瘾,危害只是“浪费时间”吗?

畅销“养生粉”真能养生吗

人体最先衰老的部位是哪里?

二甲双胍能降糖、减肥、助长寿、防癌?这些说法靠谱吗?

三个妙招,化解中式“炒菜”的健康隐患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纸质期刊

订阅全年《大众医学》杂志(挂号寄送),请点下图↓

?cine

?快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weay.com/gazz/10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