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42岁病逝后,子女传承家风别人借光
2025/7/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青少年祛白公益活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28/5496891.html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这样一个人,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
或许你无法细数他的生平事迹,但你一定听说过“焦裕禄精神”,用“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五个词来概括焦裕禄书记再恰当不过了。
年,焦裕禄被评为“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他是我国的第一代扶贫干部中的一员。
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到了兰考的戈壁荒漠中,用生命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焦裕禄,年8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他自幼家境贫寒,11岁的时候无奈辍学,跟着父亲种地卖菜,做些小生意补贴家用。
年的秋天,焦裕禄的父亲不堪家庭重负,再加上被汉奸逼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让原本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年,焦裕禄被汉奸抓到辽宁抚顺的大山坑煤窑做苦力。
之后焦裕禄逃到了江苏宿迁,过了整整两年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的日子,之后给地主家当长工。
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回家乡当民兵,还参加了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年,焦裕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在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
因为工作认真负责,表现优秀,年冬天,焦裕禄被调到了河南省兰考县当县委书记,帮助当地人民脱贫。
兰考县这个地方黄沙遍地,土地盐碱化严重。农民种下去的庄稼几乎没有什么收成,粮食产量极低,平均亩产量只有43斤,治理“三害”灾荒刻不容缓。
在很多人都丧失信心的时候,焦裕禄立志要拼上老命大干一场,与天斗,与地斗。
焦裕禄以身作则,亲自带领干部和群众种植泡桐树,制定了“翻淤压沙”、“以林养农”的方针,实地走访调查,几乎走遍了兰考的每一块土地。
他迎难而上,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疼,实地走访了多个村庄。因为过度劳累,他的病情迅速恶化,演变成了肝癌。
为了减轻疼痛,他常常用棍子或茶杯抵住自己的肝部,强撑着继续工作。
临终之际,他最关心的依旧是兰考的情况。他说:“我只有一个要求,请求组织把我运回兰考,葬在沙堆上,我要看着这片沙丘,活着我没治好,死了我要看你们治好。”
年5月14日,一个充满阴霾的日子,年仅42岁的焦裕禄因为肝癌在郑州去世,十万群众为他送葬。毛主席听闻之后,悲痛不已,为他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焦裕禄走后,留下了妻子徐俊雅和三子三女,分别是大女儿焦守凤、二儿子焦国庆,三女儿焦守云,四儿子焦跃进,五女儿焦守军,六儿子焦保钢。
焦裕禄的夫人徐俊雅也是一位女中豪杰,她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兰考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开封市人大代表。
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带着六个孩子,大的只有19岁,小的还不到4岁。丈夫虽然是县委书记,可几乎没留下什么遗产。
她只能靠着每个月微薄的工资和13元的抚恤金养活一家人,日子过得很艰难。
但就是这样,她也没有向政府要一点救济和帮助,而是辛辛苦苦地拉扯大了孩子们,并把他们都培养成才。
徐俊雅常对孩子们说:“你们是焦裕禄的孩子,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是做错了事,会给你们父亲抹黑的。”
她退休后住在焦裕禄陵园的旁边,无事的时候经常会去里面散步,以寄托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年,徐俊雅在开封与世长辞,享年74岁。
而他们的几个孩子个个都是人中翘楚。焦裕禄的长女焦守凤出生于年,作为大姐,她是几个孩子里最辛苦的一个了。
早年的时候,她跟着父母四处逃荒,颠沛流离,吃了不少苦头。后来父亲做了兰考县县委书记,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但生活质量也没有得到特别大的提高。
平常除了上学念书,她还要帮家里干农活,照顾弟弟妹妹们。
她回忆说:“二妹妹守云一直生活在老家,到了读书年龄,父母才把她接到身边。另外四个弟妹基本上是我一手带大的。”
在她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们玩耍,一回到家就开始工作。
年,焦守凤初中毕业,没有能考上高中。于是她请求父亲让她复读一年再考,可是当时的情况实在太难,她只能选择找工作。
即便父亲是书记,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任何特殊的照顾,反而还“低人一等”不只是她,焦裕禄的所有孩子都是如此。
那个时候县委办公室刚好空缺一个打字员的岗位,想让焦守凤去工作。但是被焦裕禄坚决拒绝了。他说:
“焦家的儿女要有样!不可以因为是书记家的孩子,就觉得高人一等!县里头的好地方干部子女不能去!”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在父亲的坚持下,焦守凤成为了一名食品加工厂的工人,负责腌咸菜的工作。
这项工作又苦又累,有时候她一个人要切上一两千斤的萝卜,红通通的辣椒经常把她的手辣得起泡,晚上疼得都睡不好,只能在冷水里泡着来减轻疼痛。
除此之外,她还要上街叫卖,这让十几岁的她觉得很难适应。但是父亲有好几次都亲自挑担子,陪着她一起走街串巷卖咸菜,慢慢地她也适应了这种生活。
起初,她没能理解父亲,甚至哭闹绝食。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能事事屈居人后,去干一些苦活、累活。
在父亲去世后,她渐渐明白了,正因为她是焦裕禄的孩子,所以凡事都要避嫌,不能拉关系,搞特殊化。
父亲在弥留之际,把她叫到病床前,送给她一块跟了自己很多年的手表,虚弱地说:
“爸爸要走了……爸爸在有些事情上面可能对不起你,没有给你找一个好工作。这块表是爸爸送给你的礼物。你戴上它,要记住上班不能迟到,一定要认真工作,艰苦奋斗。还要帮助妈妈好好照顾弟弟妹妹们。”
年,焦守凤因为工作表现优秀,被组织推荐到共青团开封市地委工作。在那里经人介绍认识了她的丈夫冯传富,一名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的高级知识分子。
夫妻俩本本分分、踏踏实实地工作,就这样过了几十年。单位上曾两次要分房子给他们,都被婉言拒绝了。他们觉得有地方住就好,不需要特别大的房子。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因为企业改制,焦守凤的三个儿子都失业下岗了。孩子们希望母亲用“焦裕禄后代”的身份看看能不能要求到一份工作。
焦守凤想到当年父亲的教诲,选择了拒绝,教导孩子们要自立自强再就业。焦守凤和丈夫仍然住在五十多年前单位分配的老房子里,靠着退休金生活,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很快乐。
焦裕禄的长子于年10月1日出生,所以起名叫“焦国庆”。父亲焦裕禄去世时,焦国庆只有12岁。
他眼看着母亲一个人支撑家庭那副辛苦的模样,心中实在难受,无法忍受自己继续在家吃闲饭。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他决定去参军,这样还可以每个月寄津贴回家供养弟弟妹妹们。
他于年3月入伍,然后被分配到了沈阳军区的一支部队。
这支部队的驻扎地在大山里,地理位置偏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焦国庆不怕苦、不怕累,活都拣重的干,表现得相当出色。
他从班长做起,一路提干,最后做到了副团长,曾获得过“沈阳军区优秀共产党员”和“沈阳军区顾大局守纪律先进分子”称号。
年的时候,他因为常年的军旅生涯,身体落下了一些病根而不得不选择退伍。
部队安排他转业,去了开封市税务局工作。虽然不能跟以前在部队的时候相比,但他还是十分满足。他说:
“父亲说过,工作上要向先进看齐,生活条件要跟差得比。无论在哪里都要认认真真工作。”焦国庆现在已经退居二线了,但他还经常去看望和照顾当地的孤寡老人。
他回忆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自己跟小伙伴去看戏。那个时候他们一家人刚到兰考不久。他出去玩,看到外面的剧院敲锣打鼓,很是热闹。
小孩子的好奇心驱使他想要进去。他在门口一直转来转去,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他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是焦裕禄的孩子,于是没有买票就进去了。
晚上看完戏的焦国庆心满意足地回到家,还跟弟弟妹妹炫耀。父亲知道以后问他:“戏票哪里来的?”他小心翼翼地说:
“售票的叔叔问我要票,我说没有票。叔叔问我是谁?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叔叔就让我进去了。”
父亲听完非常生气,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并让他第二天把戏票钱一分不少地送到售票处。其实当时的看“白戏”的孩子并不止焦国庆一个,但父亲就抓着他一个人当典型。
为此父亲还专门起草了《干部十不准》,发放到各个机关,规定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
从此以后,他一直牢记着父亲常说的话:“干部的子女必须带头艰苦,绝对不能搞特殊!”
三女儿焦守云生于年,她是焦裕禄的第三个孩子。由于父母太忙,焦守云从小就被放在老家山东北固山村养着,直到8岁的时候因为要上小学,这才被接回到父母身边。
可惜她刚回家没过多久,父亲就去世了。说到焦守云,她可算是焦家的“发言人”了。
年9月15日,只有13岁她登上了北京天安门城楼,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并合照。她还把一枚印有父亲头像的胸章送给了周总理。
15岁的时候,她参军入伍,被分配到广州军区空军司令部通信站电话连。她入伍以后,成为了部队的积极分子,经常参加一些文艺活动。
年8月,广州军区选了三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其中一个就是焦守云。
后来她多次受到小平同志等领导人的接见。年后,焦守云退伍,结束了十年的军旅生涯。
组织安排她到郑州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这些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宣传“焦裕禄精神”,出版了《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里面记载了焦裕禄各个时期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之后,她还策划了音乐电视《焦裕禄之歌》。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她担任了开封市的一名光荣的火炬手。
她希望通过宣传可以将父亲的精神传递下去。她从来没有利用父亲的名气谋取钱财,所做的一切都是公益性质的。
很多时候,只要用父亲的名字,就会得到许多优待,但她和家人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她说:“做人讲感情,做事讲担当,这就是焦家的家风。”
四子焦跃进,生于年12月,他是最直接继承焦裕禄遗志,也是和父亲的经历最相像的一个孩子。他曾经作为知识青年参加过“上山下乡”运动,主动请求到兰考县插队。
在此期间,他种过地,当过老师。后来知识青年纷纷返乡,他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回城的机会,从基层做起,选择继续为兰考的乡亲父老工作,追寻父亲的足迹,致力于改变兰考县落后的环境条件。
年,焦跃进任兰考县东坝头乡党委书记。他像父亲一样起早贪黑地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继续种植泡桐树和其他植物。
带着干部们走访孤寡老人,为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焦守军在兰考非常受欢迎,跟群众打成一片,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小焦书记”。
他给自己规定一年至少要走访一百家贫困户。他在兰考一待就是二十三年。年,组织上把他调到开封市杞县担任县长一职,杞县是河南省的农业大县,盛产大蒜、花椒、小麦。
有一年,杞县的大蒜大丰收,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是苦于找不到销路。眼看着大蒜要烂在地里了,焦跃进当起了“推销员”,进京去帮乡民们卖大蒜。
在全国农产品展销会上,人们一听他是焦裕禄的孩子,纷纷来买他的大蒜。
媒体也争相报道,有许多大的经销商和超市都来联系他,很快解决了杞县大蒜滞销的问题,而且还带动了其他农副产品的销售,因此他被戏称为“大蒜县长”。
这是焦跃进的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利用父亲的名号,只不过是为了杞县的老百姓们谋福利。后来焦跃进成了开封市的政协领导和统战部部长。
五女儿焦守军可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巾帼英雄。年,高中毕业后她就弃笔从戎,毅然决然地参军了。临走前,母亲对她千叮咛万嘱咐:
“到了部队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能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要跟别人说你的父亲是谁。”
焦守军抹抹眼泪说:“放心吧,妈。我不会给爸丢人的。”
焦守军成为了一名通信兵。部队的训练很辛苦,但焦守军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在训练中的成绩甚至超过了男兵。
在一次射击竞赛中,她拿了成都军区第三名。上级调查清楚了她的背景,打算下连以后把她安排在军区机关单位。
她得知以后,主动申请调到驻扎在山里的通信连。下连之后,她先后做过炊事员、报务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她都勤勤恳恳,毫无怨言,一干就是整整四年。
年,部队领导打算给她提干,可是她还是拒绝了,觉得自己还不够格,直到两年后,她才提干。年,焦守军参加了对越反击战。
她不仅要上前线打仗,与敌人顽强作战,而且还要负担着战地通讯任务。
在阵地的通讯作战部,把前线的消息传到大后方,再危险也绝不后退。她和战友们成功翻译了1.8万多组电报,荣立个人三等功。
年,在“两山”作战中,焦守军带领女兵分队荣立集体三等功。她还被评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
战后,部队领导想调她去机关工作,可以轻松一些。可是她坚持要在大山的第一线工作,那个时候她已经怀孕了,一直坚持到第八个月,她才下山。
有人问她对自己要求为什么这么严格,她回答说:
“作为焦裕禄的后代,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眼中。我们做的好是应该的。倘若做的不好,他们就会说我们给父亲丢人了。所以我们焦家的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之后,她和丈夫朱新民先后被调到成都军区工作。焦守军被调到了档案馆,做了一名基层档案助理员。
为了尽快上手,焦守军攻读四川大学档案系,学习档案相关专业知识。
结业的时候,她每门功课都取得了优秀。本来领导打算任命她为利用科科长,没想到她拒绝了,而是推荐了比自己更年轻的同志担任。
她在档案馆工作了十七年,常常因工作成绩突出,超额完成任务而获得单位嘉奖。如今她虽然退休了,但仍然在成都军区生活,守护着她所热爱的部队。
焦家最小的儿子焦保钢于年出生。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年纪还很小,对于父亲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虽然跟父亲相处的时间很少,但在家人的教育下,他听说了许多父亲的光荣事迹,在他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为人民服务的种子。
长大以后,他成为了兰考县公安局的一名光荣的刑警。他面对歹徒,不惧危险,多次破获重大刑事案件,让罪犯闻风丧胆,是办案的一把好手。
从警三十五年,很多时候他都冲在第一线,多次立功。同事们都说:“保钢是公安的一块好钢啊!”可惜在年的时候,他突发脑溢血英年早逝了,年仅53岁。
焦裕禄一生为官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虽然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什么物质上的东西,但是留给了他们值得珍藏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六个孩子个个都是好样的,皆为国家栋梁,都是光荣的共产党员。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奋斗,没有一个人忘记父亲的嘱托。
父亲的心中装满了人民群众,唯独没有装着自己。父亲在他们心中是榜样,不是拿来谋利的名头。
“焦家后代”这个身份时刻提醒他们要严于律己,为人民做贡献,带头艰苦,不搞特殊,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焦家这个大家庭已经延续到了第四代人,有二十八个成员。他们将把“焦裕禄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如今的兰考泡桐树林立,到处都是绿色的海洋。当年他亲手种下的那棵泡桐树,现在三个人都搂不过来了。
焦裕禄到兰考县工作的时间虽然仅仅天,却让兰考换了个崭新的模样,将戈壁荒漠变成了美丽富饶的绿洲。如今兰考用泡桐做乐器,做家具,还出口国外早已脱贫摘帽。
焦裕禄同志是干部的好榜样,人民的好书记!他大公无私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们为国家做贡献。他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