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赢在融合之道
2024/3/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法国敏柏宁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6409.html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查房崔兴进行病例分析。 癌症,人人避之不及;癌症,人人“除之而后快”。随着医疗的诊疗设备、技术水平、治疗手段、治疗方案的同步提升,曾经让人望而生畏的“不治之症”肿瘤逐渐成为可防、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与此同时,随着中医药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在临床应用范围更广,成功成为肿瘤防治的“有力助攻”。 在山东中医院(以下简称“中医大二附院”)肿瘤防治中心,在中西医结合、内治外治结合、中外结合的“融合之道”理念的引领下,逐步形成了融合、创新、全方位治癌的诊疗新模式。中西结合双线围剿肿瘤 患病之初,每一位癌症患者都经历过选中医还是选西医的纠结。“其实,对于患者而言,肿瘤治疗并非是一道取舍两难的单选题。”中医大二附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崔兴表示,由于“切除瘤体”“杀死癌细胞”这种可视化的临床效果,在临床抗肿瘤治疗过程中,西医仍是主流。其中,手术、放疗、化疗依然是癌症治疗最常用三大治疗利器。微创介入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质子治疗等新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作为省级重点专科、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干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单位、山东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中医大二附院肿瘤中心现有医疗、护理、技术人员30余人,在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美国艾奥瓦大学访问学者、主任崔兴的带领下,依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部级课题,长期致力于血液病及肿瘤中西医综合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从骨髓穿刺到活组织检查术、从CT或超声引导下的穿 刺组织活检到基因检测、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微创治疗(包括微波消融、射频消融、血管介入栓塞化疗术等)……中医大二附院肿瘤防治中心对入住病人实行全程管理、一站式诊疗。针对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中心还开展了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经皮肾穿刺活检及造瘘术、经B超引导的肝脏、胆囊介入穿刺术、CT及超声双引导下的经腋静脉PICC置管术等。 “中心目前拥有移动层流病床5张,能够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层流病房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近期将可开展所有移植类技术。”崔兴说道。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治疗肿瘤的手段应用越来越普遍,技术‘含金量’日益提高,但是癌症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5年生存率也依然难以令人满意。”崔兴感慨道。 作为医院,中医大二附院在加强中医药临床应用、创新中医诊疗模式、中西医融合发展方面不断创新、另辟蹊径。肿瘤防治中心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不断发力,在精准化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全程、广泛应用。崔兴解释说,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或清热解毒,或祛湿化痰散结,或活血化瘀散结,同时参考病人虚实,扶正祛邪相结合,对于促进人体正气的恢复和巩固疗效、控制肿瘤进展、缓解病情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重获新生再添胜算。 此外,肿瘤防治中心广泛应用膏剂、针剂、膏方等不同剂型,并大力推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崔兴介绍说,中药针剂静脉注射,丸剂、散剂内服,中药介入栓塞治疗,外敷膏药、针灸等多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外敷膏药、针灸、推拿等治疗肺癌……中医药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大放异彩。内外并治消除肿瘤“隐患” 如果说肿瘤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那么肿瘤的并发症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反应就像连绵不断的细雨,时时处处“消磨”着患者的耐心和生的斗志。 山西的刘先生是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过首选药物硼替佐米的治疗后出现了双手麻木、疼痛,脚麻且无法弓脚,导致只能借助支具行走,还严重影响睡眠,让刘先生痛苦不堪。 在病友群里,刘先生了解到崔兴主任通过中医内治、外治疗法相结合有效缓解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副反应的信息,他第一时间和崔兴主任取得了联系,并走上千里求医路。 麻木减轻、睡眠改善,见证了首次住院的疗效,刘先生第二次来中医大二附院肿瘤防治中心住院。 “肿瘤的并发症及放化疗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副反应是摆在肿瘤患者面前的又一道坎。”崔兴表示,作为肿瘤专业医生,既要让病人活下去,还要让病人活得好。因此,在做好肿瘤诊疗的同时,如何缓解并发症和副反应带给病人的不适感和痛苦也是肿瘤医生需要面对的课题。 “相对于现代医学的‘有的放矢’,中医药对于一些感受得到、说得出、查不清的问题更有优势。”崔兴表示,在缓解肿瘤并发症及放化疗过程中产生的副反应方面,中医药更加游刃有余。针对放化疗患者出现的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局部皮肤糜烂溃疡等,中医大二附院肿瘤防治中心运用中医中药调理,可以有效预防或降低其出现的毒副反应,从而改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此外,运用针灸、推拿、艾灸、小针刀、中药外洗、外敷、灌肠、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等外治方法,与中药内服相辅相成。崔兴举例说,耳针或耳穴压豆能够减轻患者化疗期间的消化道反应,中药外洗减轻患者“手足综合征”等皮肤反应,针刺治疗癌性疼痛……中医药“十八般武器”通过内、外两个渠道,成功实现了肿瘤患者对活得好的追求。中外同步直达诊疗高地 患者对于健康的更高追求,是医学不断发展的极大动力,也是一名医生不断努力、一个科室不断发展的“内驱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掌握最前沿的诊疗技术,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作为学科带头人,崔兴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作为科室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保证医疗、教学、科研有效、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崔兴制定了内外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 对内,崔兴积极筹备专业学会的平台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先进诊疗经验,促进全国同行深入交流、学习;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促进科研力量稳步提升;中心与医院、医院、医院建立广泛的业务联系,促进医疗技术实力不断提高。 对外,崔兴借助在美国艾奥瓦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与顶尖医学专家团队建立的联系,时时了解、掌握最先进的医学走向、最前沿的医疗科技,为科室发展汇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