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肝癌晚期患者的自述没想到二十多年
2025/3/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说到癌症,大家都心惊胆战,好像得了癌症,就等于生命要结束了。
中国也是癌症高发地,全球超过一半的新发肝癌患者都来自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指数都非常高。
62岁的丘秀丽,是幼儿园负责人,在外人眼中光鲜亮丽,但没人知道,28年前的她曾是一名肝癌晚期患者,被“阎王爷”判了死刑。
年,丘秀丽的人生彻底崩塌了。
才34岁的丘秀丽,人生之路刚开始,从老家去广州打工,本以为新生活要来了,没想到,折磨和痛苦已经在等着她了。
年7月的某天晚上,丘秀丽的肠胃开始不舒服,她本来以为是刚到一个新地方水土不服,可是吃了几天药也没见好。
没过几天,就开始吃不下饭,还腰酸背痛,一个月下来,竟然瘦了10斤。
可那会儿她已经啥都吃不下了,瞅见啤酒就恶心,就连洗头洗脸都觉着特费劲。
丘秀丽心里也直犯嘀咕,但因为害怕,医院。
而丘秀丽的老公叶小萍慢慢发现了她身体的问题,赶紧从深圳跑到广州,带着她去广州医院做了个全身检查。
每天做检查都让人备受煎熬。
医生先给丘秀丽做了个基础B超,觉得结果不太对,又让她去做了增强CT。
因为还没搞清楚病情,所以就没跟丘秀丽医生讲自己的猜测。
刚做完CT,医生又接着安排做核磁共振,这会儿丘秀丽也慢慢觉得情况不太对了。
便催着丈夫去问医生,丈夫回来只讲:“医生是为了检查得更仔细,才安排做核磁共振,你莫担心,检查细致些更安心。”
生性乐观的丘秀丽虽然心里犯嘀咕,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检查,但她也没往坏处想,每天还是乐呵呵的,也没再追问丈夫和医生自己的病情。
她一直以为自己只是得了“血管瘤”,在医院住几天,调理一下就好了。
医院的丘秀丽就像病房里的开心果和心理医生,她每天都会找同房的病友聊天,看到其他癌症患者痛不欲生的时候,也会尽力劝他们:
得相信医生,别总觉得得了癌症就是死路一条,到了这儿,就安心把自个儿交给医生吧。
可秀丽哪知道,丈夫那次的询问不简单,看似平静的丈夫,心里早就翻江倒海,丈夫小萍的世界其实已经崩塌了。
医生经过两次检查,有80%的把握认定,丘秀丽患的不是血管瘤,而是肝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
对老百姓而言,或许不太明白每个病因是咋回事,但“癌症”这俩字的威慑力可太大了,足以让一个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到头了。
而“晚期”的病症,好像更是给人判了死刑。
那时候,丘秀丽的病可严重了。
94年的时候,医疗技术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要是身体里长了个巨块性肝癌,而且右侧肿块的大小已经超过了10厘米,那就相当于是一只脚踏进了“阎王殿”。
丘秀丽的老公没忍心告诉她真实病情,只说她得的是血管瘤。
家里老人小孩都需要她照顾,小儿子才3岁,如果她知道自己的真实病情,肯定承受不住。
就这样,在丘秀丽丈夫的主导下,这场隐瞒计划持续了5年。
亲戚朋友、兄弟姐妹,连医生护士都为了保护丘秀丽,跟她撒了个“善意的谎言”。他们从没在丘秀丽面前提过“癌症”这俩字,只告诉她得的只是个小小的“血管瘤”。
可能是因为隐瞒的病痛,丘秀丽的心情才没有那么紧张。
肝癌晚期的她尽管一直在治疗,但从未出现过危急情况,还坚持了5年,这或许就是丘秀丽的幸运吧。
但老天不开眼,丘秀丽还是病倒了,这次紧急治疗后,丘秀丽才终于搞清楚自己得的是“肝癌”,而不是什么“血管瘤”。
为了给丘秀丽治病,她的丈夫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还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可他们也不是什么有钱人。
毕竟是亲姐弟,血浓于水,丘秀丽家还有俩孩子呢,她弟弟妹妹甚至都说了:“就算卖房也要救我姐,要卖就先卖我们的。”
一家人齐心合力,终于把丘秀丽送进了手术室。
然而,此时丘秀丽的肝癌已发展到晚期最严重的阶段,一个肿块压迫血管,无法通过手术切除。
医生还说:“就算硬把这个肿块切掉,第二年它再长出来的概率可高达90%”。
但医生的职责就是治病救人,他们专门为丘秀丽成立了专案组,展开了一对一的手术研究,并设计了相应的方案来给她治疗。
原计划很快就能结束的治疗,从早上7点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家属在外面默默祈祷。
手术做完了,丘秀丽被推出来时还处于半昏迷状态,身上插着4根导管,叶小萍看了心疼不已。
不过还好,手术特别成功,医生们都特别震惊,还抱在一起欢呼,感慨说:“丘秀丽,你命真大,阎王爷都不要你。”
回忆起这次介入治疗,丘秀丽表现得很淡定,这跟她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医生的鼓励让她很安心,她把这份安心都给了家人,笑着说:
别担心我,我也害怕,医院就该相信医生。只要医生不放弃,我就一定配合手术,我相信自己能挺过去!
丘秀丽挺乐观的,她就这样慢慢恢复着。第一次介入治疗后,她的肿瘤缩小到了8厘米,大家都特别高兴。
她也坚持完成了第四次介入治疗,这时肿瘤已经离血管越来越远了,安排切除手术的日子近在咫尺了。
手术挺顺利,可就在要收刀缝合时,他摸到丘秀丽的左侧肝上有个突起的转移灶,直径约1.5厘米。
他经验丰富,一下就明白事情没那么容易。
出现“转移灶”,表示手术时堵住了没出血,这说明丘秀丽的肝癌在肝内部已转移。
这意味着丘秀丽的生命已经开始出现危险信号了。
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和丘秀丽的病情进展,崔书中觉得:“丘秀丽可能只剩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了。”
就算马上做手术,术后复发率也有50%,但崔书中和团队医生觉得不能放弃生的希望,就问丘秀丽愿不愿意赌一把,生和死的概率各占一半。
丘秀丽啥都没想就说:“我全听医生的,我想赌一把。”
医生研究了疗程,为丘秀丽制定了手术方案,计划在两个月后进行手术,在此之前先做介入治疗,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这次上手术台可就不简单了,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而当丘秀丽在住院治疗时,她的母亲实际上已经处于糖尿病晚期,并且还并发了尿毒症。然而,由于家人的眷恋和担心,他们并没有将母亲的真实病情告诉丘秀丽。
然而,丘秀丽的母亲并不知道,她的女儿只剩下一年的生命了。
丘秀丽有医院做康复治疗,她不知道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还对母亲说:“妈妈,你身体不是在慢慢恢复吗?我们一起去活动活动吧,你怎么能天天躺着睡觉呢?”
一个月后,母亲去世了,丘秀丽这才知道母亲早已是尿毒症晚期,每每想起,她都泪流满面,觉得自己很不孝。
没了妈的丘秀丽天天哭,但她老公叶小萍才是真快崩溃了。
他不仅得承受母亲离世的痛苦,还得承受妻子病重的压力,同时还得照顾年幼的孩子。
大家的压力都给到了这个男的,可他也会撑不住,医院走廊上哭惨了。
崔书中一问才知道,原来丘秀丽的儿子发烧了,她老公正着急呢,可她又走不开。多亏崔书中帮忙找医院,这才让人放心了。
丘秀丽病得很重,治疗方案也很复杂,医生们要突破新的手术方式,用新治疗来巩固效果,这都把丘秀丽推到了绝境。
她把孩子叫到病床前,对他们说:“以后要乖,听爸爸的话,就算妈妈不在了,妈妈也永远爱你们。”
接着把自己的钱财、遗产都整理好,一副要离开人世的样子。
可丘秀丽的家人从未放弃希望,一直瞒着她坏消息,陪伴她、爱她,给她生的希望。尤其是叶小萍,更是寸步不离地陪着丘秀丽,一直到她上手术台。
这天,宣判了丘秀丽的命运。
医生科室为她量身定制了专属的治疗方案,鼓励她要积极面对,就连打麻药前也握着丘秀丽的手,让她勇敢点,说她的孩子在外面等着她呢。
好在手术很成功,她的治疗方案也被传承下来,能帮到以后的病人。
基于前四次介入手术的成功,丘秀丽的血管不再受压迫,切除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这次她赢了。
两年后,丘秀丽的精神慢慢变好,也逐渐接受了自己患癌的事实,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生。
她开了家窗帘店,店名和电话写的都是小叔的,她怕自己哪天突然走了,病再次复发。
开店是为了谋生,也是希望能给家人留点财产。
在家人的陪伴下,丘秀丽的身体逐渐恢复,也变得越来越有精神。日子一天天过去,她的身体不仅没有复发,还越来越健康了。
年,在窗帘店干了几年后,丘秀丽又回到了原来工作的幼儿园。
她心里一直放不下孩子们,就喜欢活力四射的孩子,她会教给孩子坚强勇敢,也从小就告诉孩子要注意健康。
年,丘秀丽的儿子早就成家了,两口子感情特别好。当年的她根本想不到,自己还能看着儿子长大,所以她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足。
丘秀丽和老公吃住都在幼儿园,把幼儿园看得跟自己的命一样重要。每天忙完工作后,她就会去后花园散散步、跳跳广场舞,好像“癌症”这两个字从来没在她身上出现过。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丘秀丽可以自豪地说:“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活得好好的,我战胜了癌症。”
年,当年给丘秀丽治病的崔书中医生,医院院长。
丘秀丽和她丈夫时不时就给他发去感谢和节日祝福。
在夫妻俩心中,要是没有崔院长,就不会有他们的现在。
然而,回顾整个治疗过程,崔书中院长表示:
肝癌的治疗很复杂,病人也很受罪,但丘秀丽的成功案例,不光是前期治疗的功劳,她乐观的态度和家人的陪伴,也让她能积极配合治疗,才会有今天的顺利。
这场“与死神抢人”的赛跑,丘秀丽跑赢了,叶小萍跑赢了,全体医生也都跑赢了。
丘秀丽有了生的希望,也有了新的梦想。
她表示,想把幼儿园办好,因为喜欢孩子们的笑容,想让他们充满生命力地成长。她说医生救了她的命,所以她要把生命延续给孩子们。
医生的职责确实是治病救人,但要想取得好的治疗效果,除了有好的医疗技术和专业的医生团队外,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以及家属的支持和关爱。
只有这样,“癌症病人”才能迎来新的春天。
陈建国、张思维、陈万青对中国-年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的肝癌死亡率进行了分析,文章发表在年第44卷第5期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页码为-。
[2]赵平,陈万青.中国肿瘤登记年报[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