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了酱油吃不对竟然会引发肝癌专家
2020-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酱油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调味品,滋味鲜美,促进食欲,有些人甚至一顿离开了酱油就吃不下饭。然而近年来,专家研究发现,酱油的食用和肝癌的发病竟然有着直接的关系,肝癌的发病率与酱油的食用量呈正比!那么,为什么吃酱油会导致肝癌?怎么吃酱油才更健康呢?一起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为何吃酱油会导致肝癌酱油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一般认为,酱油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大豆及其制品因富含硒等矿物质而具有防癌效果。但需要提醒的是,酱油在生产、贮存、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常因卫生条件不良而受到污染,甚至染上诱发肠道传染病的致病菌,尤其是散装酱油,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实验表明,伤寒杆菌可以在酱油中存活两天,嗜盐菌可以在酱油中长期存活。在混浊、有沉淀、有杂质的酱油中,细菌数可能高于标准百倍以上,这样的酱油如果不加热消毒就直接食用,极有可能致病。此外,研究人员还从酱油中发现过致癌物质。台湾的流行病学专家调查发现,酱油的消耗量与肝癌直接相关。这是因为酱油在发酵的过程中,蛋白质腐败分解,产生了大量的胺类物质,在亚硝酸存在的情况下,会合成致癌性的亚硝胺。而一些生产工艺差的厂家所生产的酱油极易受到霉菌的污染。因此,从预防疾病的角度来说,除了要购买质量信得过的大品牌的瓶装酱油、不买散装酱油外,还应注意酱油应尽量熟吃,不能生吃。那么,在采购酱油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指标1:看是“佐餐”还是“烹调”根据酱油的国家标准——GB/T-《酿造酱油》中规定:成品酱油的标签上,必须标注“佐餐酱油”或“烹饪酱油”。佐餐酱油:可以直接生吃,比如蘸食、凉拌等。所以它的卫生质量要求很高。即使生吃,也不会危害健康。烹调酱油:适合烹调菜肴(如做红烧肉)加热后再食用(等于消毒),故其卫生指标要求要低一些。两相对比,佐餐酱油比烹调酱油更干净!用佐餐酱油烹调菜肴是允许的,但用烹调酱油直接凉拌或蘸食则不可取!指标2:看是“酿造”还是“配制”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所有酱油产品都应在包装上注明是酿造酱油还是配置酱油。这两种酱油可是天差地别的哦!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加工副产品为原料经发酵制成,有国家标准(GB-)的严格规定。配制酱油:其中一种是用“水解蛋白液”(即“氨基酸液”)调制而成。如果加工技术不好,水解蛋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而另一种是在混入一些酿造酱油原汁的基础上调制而成。所以,酿造酱油PK配制酱油,当然是酿造酱油更好!指标3:看“氨基酸态氮”的指标 拿到酱油后,首先要看的就是酱油瓶身“配料表”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因为这是确定一瓶酱油的营养和质量的最重要指标!换句话说,酱油的核心品质都取决于它。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则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就越浓。根据这个指标,酱油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合格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4克/毫升;特级酱油:“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0.8克/毫升以上。因此,在挑选酱油的时候,一定要看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尽量选择“氨基酸态氮”含量高的。吃酱油要注意什么?1.酱油要密闭低温保存。2.发霉变质的酱油不能吃。3.服用治疗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药物时,应禁止食用酱油烹制的菜肴,以免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以上选购酱油的小妙招和健康吃酱油的小窍门,您都掌握了吗?本文来源:39健康网、家庭医生在线空腹血糖项目释义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食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测定的血糖值。检查意义筛查有无糖尿病及是否低血糖,是早期发现糖尿病、糖代谢异常的主要指标,可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正常参考值常人的空腹血糖为3.9~6.1mmol/L。如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提示空腹血糖受损;如两次空腹血糖≥7.0mmol/L,一般考虑糖尿病,建议复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如果随机血糖≥11.1mmol/L,即可确诊糖尿病;如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称为“低血糖”。注意事项①检查前应至少空腹8~10小时,禁食时间内尽量不要大量饮水,如口渴可饮少量白开水,但不可多饮。②检查前一天不宜过分节食,也不能不吃晚餐。③糖尿病患者在检查前晚宜照常服用降糖药,检查当日需在抽血后服药。④检查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⑤最佳的采血时间为清晨6~8点。福建省二院健康管理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