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癌抗癌靠医生更要靠自己一群癌症患者成功
2018-1-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据统计,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1/5;癌症死亡人数为.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1/4。由于我国癌症患者发现时较多处于中晚期,因此死亡率居高不下。美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在60%至70%,而我国癌症患者大约在30%左右。
但是,“癌症死亡”。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约1/3的癌症可以预防;约1/3的癌症患者可以治愈;还有1/3的癌症患者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良好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治疗方法,战胜癌症不是神话。
癌症让患者家属更无力
“现在想想,作为一名学医的人,在关键的时刻竟然无力挽救自己的亲人……”茫茫人流中,张英带着医者的思考离开北京。
退休多年的张英来京探望20年未见的老领导——一位曾在西北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口腔医学专家,如今已经80多岁。听说他身体每况愈下,赋闲在家的张英决定来探望恩师。久别重逢,张英感慨最多的是恩师竟是一名带癌生存了10多年的肺癌患者,“家人讲,他当时病情已经很严重,但在整个过程中,他始终积极参与病情的诊治,做清醒的患者:治疗方案是什么,用什么药,用多少,该吃什么药,不吃什么药。”张英说,听他们讲述抗癌生活,自己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当年哥哥同样的病治疗是不是太草率了。”
10年前,张英的哥哥体检查出肺癌,儿女们慌了神儿,医院去请最好的医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挽救亲人。“在医院里手术、化疗、放疗……前后整整3个月,看医院里被折腾得不成样子。钱花得差不多了,人也不行了,回到家里没有两个月人就走了。就算不治,人也不至于走得这么快!”张英说着气话,更埋怨身为医生的自己,在哥哥生病的问题上,医院及家属的意见,“医院一味地大剂量用药,可能并没有考虑到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而家属除了恳请医生不惜代价救人,则束手无策。”张英说,“这或许就医院求医的普遍现状吧。”
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业委员会认为,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约1/3的癌症可以预防;约1/3的癌症患者可以治愈;还有1/3的癌症患者通过积极科学的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从重症患者到抗癌“大忙人”
“癌症死亡!”20年前被医生断定“最多再活半年”的乳腺癌骨转移晚期患者孙桂兰,如今已是北京抗癌乐园常务副园长,在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她说,“这不是标语口号,而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对癌症的认知。”
“癌症是可怕的,但得了癌症精神垮了更可怕。”孙桂兰说,癌症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敢于面对现实,寻找最佳抗癌方法。”
“非常多的患者拿着小广告来咨询,问这个可信吗那个有用吗,我们就用自身的抗癌经验给大家解答。有病乱投医嘛,这时候一些正确的指导非常重要。”孙桂兰说,“有些外地患者经常因为经济能力等原因偏听偏信一些小广告,反倒耽误了疾病最佳治疗时间。我们一般都会告诉他们,这里已拥有亚洲最好的医生和医疗设备,要调整心态,相信科学,积极治疗。”
孙桂兰是个大忙人,记者联系她时,她还在赶往烟台的火车上,“去青岛参加抗癌乐园分园纪念日,又到烟台去了解那里的工作情况。哎呀,没有闲的时候。”经常这里刚下火车,拉着行李又要赶到那里去开会,同伴们调侃孙桂兰,“你比总理还忙!”她总会哈哈大笑。
今年60岁的孙桂兰看着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白皙的面庞,金丝眼镜后的一双明眸总带着笑容,健康的容貌让人无法想象她是一名乳腺癌骨转移20年的患者。
年,医院诊断为乳腺癌中晚期,腋下淋巴转移7/8。她清楚地记得那天爱人从医生办公室出来时红肿的眼睛,医生断言:孙桂兰生存期只有半年。
手术后,大剂量化疗让孙桂兰苦不堪言,满头长发掉得一根不剩,严重的呕吐令她水米不进,白细胞指标跌到,身体虚弱到了极度。4个疗程的化疗,孙桂兰连一个也没能坚持下来。再忆当年,孙桂兰噙着泪水,“真的很感谢我的主治医生,当时他看着化验单,询问了一些具体情况,又看看我本人,说,这个量够了,先回去调养。”第一个疗程的6针,孙桂兰只打了4针。
“其实医患关系有时很微妙,患者要学会与医生和谐交流,与医生交朋友。”孙桂兰说,“对于药物的反应,自己的身体能不能顶得住,自己最清楚。”和自己同时化疗的几个病友,有的坚持了几个完整的化疗,“白细胞下得太快,身体吃不消,没多久人就没了。”
走投无路之时,孙桂兰走进了癌症患者自己的组织——北京抗癌乐园,在那里,病友的鼓励以及对生的渴望深深地震撼着孙桂兰,想想日渐消瘦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孙桂兰告诉自己要坚强地活。
整整20年,不论刮风下雨,公园里总能见到孙桂兰与病友们练习气功的群体抗癌身影。孙桂兰说,“告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情,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理念及心理疗法融入抗癌气功的锻炼中,身体渐渐好起来。”
完成两部抗癌著作,重症患者自己成了自己的医生
“自己身体只有自己最清楚,癌症患者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病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检查、复查与康复治疗相结合至关重要。”卓承永笑着说,“多一条选择道路,就多一分战胜病魔的信心,更多一次康复的机会。”
采访时间被他定在下午3:00,今年已经70岁的卓承永是资深股民,“只有等股市收盘我才有时间,见谅啦。”
在北京玉泉路附近一个大院的石凳上,卓承永着装简单干净,开朗的性格不像已退休多年的老人,更不像15年的恶性程度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他调侃自己很忙,“早晨要锻炼身体,周末要去玉渊潭公园的抗癌乐园做咨询。”股市也牵扯了他大量的时间。
年,卓承永遭遇了生命中最大的灾难——他被诊断为患有原发性肝癌,并且恶性程度高,病灶位置深,无法手术根治。“整整3天,我都在一个人散步。”亲人的鼓励和关心,使他开始正视自己的病情。在听从专家的建议后,他选择了当时已较先进的微波消融治疗法,治疗后病灶消失,各种指标也逐渐恢复正常。然而3年后,肝右叶发现新的癌灶。在采取同样的微波消融治疗后,上天好像并不想再多眷顾他,一年内癌灶复发3次。
“搞了一辈子电气自动化,临了自己成了自己的医生。”卓承永说,那段日子里,接连不断的病情复发转移引起了他深刻思考,经过反复推敲,借助平时学习掌握的医学、药学以及国外医疗前沿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信息,终于在第三次复发治疗后的休息期间,研究了一整套针对自己的新的治疗方案。
“医院时,医生说得好,挺好,没事啦,养着吧,但怎么养,这里大有学问。”卓承永说,国外医疗的“首诊负责制”里包括医生对病人治疗后期的康复等等一系列诊治工作,“我们的癌症病人后期康复就显得相对薄弱。”
“自己要对自己的病情负责。”经过几年的努力坚持,卓承永按照自己制定的康复计划,结合自己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自己配制服用药剂药量,终于遏制了反复复发的病情,灭活了的病灶被逐渐吸收至几乎发现不了的程度。如今卓承医院做一些常规检查,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理自己的身体。
卓承永笑着说,“多一条选择道路,就多一份战胜病魔的信心,更多一次康复的机会。”
早诊早治,群体抗癌,5年“重生”目标可期
“有人说癌症病人绝大多数是被吓死的。因此心理治疗非常重要,要集体心理治疗。”赵平说。目前各种各样的抗癌组织,其实质就是一种集体心理疗法。
时下,医学界不断有人提出:把癌症看作是一种慢性病。因为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是渐进的慢性过程,从正常细胞到癌细胞,再到癌症,最快5年,通常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长。
据卫生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癌症患者平均5年存活率仅为25%~30%,其中肺癌为10%,肝癌为5%。80%的癌症患者确诊时即属于中晚期,尽管经过多方治疗,但他们的存活期一般在1至5年之内。
“既然生了癌,就希望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赵平在接受《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采访时,给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上海曾对名60岁以上老人连续10年进行定期体检,他们中发现的癌症病人占比为十万分之四千四,而5年后病人的生存率达到72%,“这就是早检早治的意义。”
“有人说癌症病人绝大多数是被吓死的。因此心理治疗非常重要,要集体心理治疗。”赵平说,群体抗癌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一种必然。目前各种各样的抗癌组织,其实质就是一种集体心理疗法,这是一种在国际身心疾病治疗中十分盛行的治疗方法。当人处于特殊的困境时,空洞的劝说不仅苍白无力,甚至会徒生反感。将这些有着特殊经历和遭遇的人组成一个群体,在这个氛围里互相倾诉、互相鼓励,更容易共渡难关。
美国学者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集体治疗而得到感情方面和社会支持的癌症患者继续生存的时间,要比接受单独治疗的患者长两倍。在集体治疗中,患者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有利于消除孤独感。这些做法可以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其生存质量,使他们能更专注于治疗,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
“有位新病友对我说,得病是件不幸的事,得了癌症更是件倒霉的事。不幸和倒霉混在一起,我还能活吗?”如今天天脸上挂着笑容的孙桂兰说,“我认为能不能活,一靠医生的治疗,二靠自己。把不幸、倒霉的事统统抛去,一切都会随之而变。我们品尝了许多人没有经历的事,我们会更加热爱生活,会更加珍惜生命,会更加感恩亲人和朋友,会更加珍惜今生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抗癌故事,专注心理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