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医院院长爆料我治肝癌
2020-10-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4次四个多月前,我有幸结识了一位老专家,至今印象深刻。他出生于年,如今已81岁高龄,医院院长。我因为一本书得以认识这位有故事的前辈。
一位每天为病人诊断和治疗癌症的医生,自己突然得了癌症。本书以纪实的形式,记录下他的感受和体验,以及他寻求治疗的经过。这些记叙,对于得了癌的人、怕得癌的人和关心癌症的人,都会有些益处。
这本书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0年前,年王应才教授被诊断患肝癌,他由医生变成了求医问药的患者,身份的转变,就诊过程中遭遇的困难,自己心里的变化,都在这本书里详细的记录下来。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拜访王教授时,他说出了当时的初衷:
第一,当时得知自己得了肝癌,自觉也许治不好了,是以一种向死而生的心态,写写自己的经历,记录自己的人生;第二,当时因为这病,劳烦了很多亲友,我很感激他们,为了他们写一本书,是感激,是致敬。
4月中旬的武汉,很美很灿烂,医院外的街景
当天上午九点半,小医院普济楼放射科,找到了王应才教授。那本年出版的书夹页里,有王教授多年前的笑脸,今天第一次见到他,和书中的他一模一样,真的没有什么变化,王教授的状态还和多年前一样!
接受过肝癌手术治疗的王教授,恢复的很好。他从发现患癌到治癌到恢复开启新的生活,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他是如何在就医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的?今天小编结合书中的内容和采访所得,将王教授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重视体检建议
随着现在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一年一次的体检很多人都能坚持下来。体检后会收到体检报告,报告内有健康建议,针对部分检查异常情况,也标注有检查建议。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做完检查后并不在意,检查报告随手一扔,继续等待下一年的“例行检查”。
重视体检建议,仔细揪出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
生活作息堪称完美的王教授,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十点就寝,不抽烟不喝酒,心态也好,可是万万没想到肝癌居然找上了他。他是在一次体检中发现的:腹部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有暗淡阴影(右肝叶见3.0*3.5CM低回声区,建议CT检查)。
当得知检查结果后,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的:
我见过许多癌症病人,听到这个诊断,大都吓得半死,即刻脸色刷白....癌能害死人,癌能吓死人。医院,马路对面就是我的家,回家之前必须想好,如何向妻子交代。
2.防癌措施分享
王教授说,人体这么多脏器,处处都有可能癌变。接近来年的男性,容易发生的癌症是:结肠癌、肺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针对这些癌,这位前任院长给自己指定的防癌规定:
①每年照一张胸片。大量吸烟的人,最好每半年拍一次。
②一年做一次腹部B超检查。可以发现腹部许多摸不到的肿瘤。
③半年左右查一次大便潜血。这是早期发现结肠癌的最好方法。
④半年左右验血一次,检查肿瘤标志物。
不过王教授说,真正的防癌得从年轻时做起,尽量远离辐射、烟酒、化学污染,不偏食、不贪食、注意饮食卫生。生活作息,心态稳定。
3.主动学习了解疾病现在治疗方式,自我科普学习
王教授说作为病人,最好也学习一下疾病相关知识。王教授当时把所有治疗肝癌的方法全部摆在面前,结合自己的治疗目的和病情一项项进行分析。最终做出来自己的初步选择。接下来就开始找医生,面诊确定手术方案,开始接受治疗。
书中王教授还写了他术后用中药调理体质的经历,他曾就诊过数位中医大师,为他做的药方也不尽相同,他把这些药方放在一起研究,每一位药的药性逐一了解,最后再综合中医大师的建议,重新匹配了一副最适合自己当时身体需要的药方。为了吃一副中药,王教授真心花了不少功夫。
疾病袭来不要气馁,摆正心态,多自我学习。这样跟主治医生沟通时,也更能了解医务工作者的治疗目的。
4.学会与癌共存
这里不是说放弃治疗。而是面对癌症,要正视癌症,勇敢面对。照常生活,积极治疗。
不必追求根除癌细胞,避免一切过度的治疗措施,不排斥适当的手术、放化疗方式。
5.多沟通,多交流,但勿武断
生病了不要自己憋着郁郁寡欢,要积极的咨询专业人士。王教授当时找到了正对自己路子的手术医生,这位医生不是他自己找的,而是关心自己的亲朋推荐的。
术后王教授的妻子四处打探,寻找到许多审核癌症而最终治愈的“成功人士”,通过电话与他们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治疗经过,或是上门求教,询问治疗方法,所用药物及抗癌“诀窍”。
我们周围总会有各种声音,推荐药物,推荐偏方,推荐医生等。这些推荐有些是宝贵的经验交流,有些也许是不怀好意的“销售”。如何在这么多声音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
王教授分享了他选择自己的医生时的观点,书中原句摘录如下:
肝癌是转移复发率很高的癌症,不能一切了之。术后辅助治疗绝不可少。出来注射干扰素之外,还要采用什么方法,请哪位医师治疗,现在我又一次面临抉择。社会上,随处可见一些江湖术士、走方游医,并不懂医学,知道几样草药,便打着包治百病、攻克癌症的旗号,招摇撞骗。这类医者,断不可信。即便是有些挂牌行医的,也难免没有“大麦郎中”,开的药虽不贵,但也治不了病,白白延误病时间,耽误你的病情;更有那“霸王医生”,开出虎狼之药,以毒攻毒,尚未治病之前,先要了你的性命。所以,选择良医至关重要。
...
最终,我选择杨新中医师。医院工作,知根知底,口碑不错。我寄希望于他,帮我阻止住癌细胞再次袭击。
作为圈内人,求医路上也是辗转寻觅,苦苦学习,固然有些情报也许圈内人了解的更快,但是只要自己成为一个病人,求医问路时内心的波澜和焦灼都是一样的。
王教授的治癌经历,也许会为就医路上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书中洋洋洒洒体现出来的,是王教授一颗淡定的心态。
采访结束,王教授说:“生病最怕心态不好。心态不好,也许会病急乱求医,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端正心态,客观了解疾病及自己,淡然处之,积极接受治疗。”
(标注内容引自王应才教授著书《绝症求生》,本篇系楚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本地医疗圈加点料
楚医是本地靠谱的互联网移动医疗媒体平台
医院动态丨行业观察丨活动福利丨医疗漫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