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李佃贵方朝义教授荣获中医药高等学

2017-7-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表彰大会,授予60位教师“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首次开展此类评选表彰。我校的李佃贵、方朝义两位教授获此殊荣。

在近60年的建校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坚持“人才强校”的战略定位,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学识渊博、享有盛誉的名师名医,为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力资源和智力保障。此次我校两位教师荣获“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必将对我省中医药高等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河北中医学院唐晓亮)

李佃贵教授事迹

李佃贵,男,中共党员,年8月出生,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中医药教育工作51年,主要事迹如下:

李佃贵教授先后曾获得全国劳模(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国医师奖、省优秀教师称号、省管优秀专家、省突贡专家、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首届全国中医药传承特贡奖、中华医学会荣誉医学专家、首届全国郭春园式的好医生、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全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等多项殊荣。医院副院长兼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河北中医学院副院长兼教务处长,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教学业绩经过50余年的辛勤耕耘,李佃贵教授在所教授过的数万名本科生及数百名硕士生、博士生、高徒、优才中培养出了博导6名,硕导16名,国务院特贴专家6名,河北省名中医8名,省管优秀专家8名,学科带头人12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9人,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8人,河北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9名,河北省高层次帮带对象5名。指导、撰写论文余篇,专著余部,申请科研课题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60余项,国家专利2项。主编了《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护理学》等11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专著《中医浊毒论》、《胃癌浊毒论》、《肝癌浊毒论》、《肝纤维化浊毒论》等10余册,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

2.为人师表李佃贵教授虽医院主要行政职务,但仍坚持以教学、临床为主。对待学生,在学术上高度负责,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每周的教学查房几十年来雷打不动,对于一些典型病例,他会不耐其烦地向学生们讲解。对研究生科研课题及论文书写上,也是严格要求,乃至于书写格式都要认真审阅。无论在教学中对学生们多么严厉,在生活上却对学生们有着慈父一样的关怀,对于一些家境困难的学生每年给生活补助是多少年来的惯例。

3.立德树人李佃贵教授以身作则,医德、医技并重。他给学生们立了四条基本原则,“讲医德,读经典,重临床,看疗效”。常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医德是第一位,没有普救天下苍生的崇高品德,技术再精湛也称不上是“大医”。同时他规定学生每天必须认真学习经典著作不低于一个小时,在精心研读中医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更要重视临床,他常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疗效才是中医的生命。他还要求学生练好字,写一手好字对中医来说其意义更重要,这是对患者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

4.学术创新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是世界公认的胃癌前病变,西医认为不可逆转,李佃贵教授通过理论结合临床,开创性地提出了“浊毒理论”,采用化浊毒的治疗方法,使胃癌前期病变病理变化得到了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将浊毒理论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疗效十分显著。以此理论为指导,医院脾胃病科被评为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局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首个浊毒证国家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局浊毒证(慢性胃炎)重点研究室也获批成立。在上面提到的9本著作中,路志正国医大师亲为该书提名,王永炎、吴以岭等院士,路志正、李士懋、孙光荣、张大宁等国医大师为之题序,可见浊毒理论已取得高度认可。

5.治病救人李佃贵教授已年近七旬,但仍坚持出门诊,由于他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显著,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患者都慕名前来求诊,其事迹曾多次在媒体上报道。为了满足患者需求,门诊预约号由原来的25名改为50名,但仍有几十名加号患者等待就诊,为了让很多远道而来的患者当天拿上药,不耽误回去的车程,他尽量满足所有的就诊患者需求,每次上午半天的门诊都会坚持到下午两三点才下班吃饭,这完全体现了一位老中医工作者无私的大医情怀。

方朝义教授事迹

方朝义,男,汉族,无党派,年3月出生,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31年。主要事迹如下:

方朝义教授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30年以来,承担本科生《中医诊断学》课程,并开设《中医文献学》《中医误诊学》《历代河北医家诊断学术思想研究》等选修课程。牢固树立“术业精专,以德为先”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贯穿“法经典、厚理论、活教法、善临床”的原则,教学效果优良。

在教学上,注重医德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针对望闻问切四诊教学知识的特点,从关爱人性出发,寓德育教育于诊法教学之中。从望诊眼神的自然交流,到问诊病状的语言沟通,再到把脉切肤的指感温度,提示学生均须做到以患者为本。积极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在固化传统“四诊、辨证”知识体系的同时,创造性地将“中医诊法强化训练”“中医辨证思维基本训练”与“诊法与病证诊断综合运用”有机融合,纳入教材体系,在拓展专业知识范畴的同时,启迪了临床辨证思维。结合自身临床体会,点化神工圣巧之境界;择选临床令人“拍案”之奇例讲授临床辨证方法,培养学生敦敏之思维。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中医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不同的教学内容多维度地呈现给学生,积极参与国内首部《中医诊断学》数字教材(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年主持建设的《中医诊断学》课程荣获河北省首批精品课程称号。

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优化学科团队,深化内涵建设。致力于“肺病证候基础与临床研究”,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果。创造性地提炼出肺脏“肺用主降(升已而降),肺体喜润”的生理特性,将固化的科研成果吸纳到教材内容之中。科研视野扩展到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损伤、肺纤维化等急慢性肺病的证候本质研究领域,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打造学科梯队,凝炼科研方向。秉承“严谨、求真、崇实”的风格,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改善教师队伍学历学位和学缘结构。同时针对《中医诊断学》的课程特点和学科定位,采用学历深造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多途径进行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学术素养以及教学、医疗和科研能力。将本学科打造成省级重点学科,并进入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全国“一流学科”行列。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医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扩大了学科影响力和学校的知名度。

强化立德树人意识,注重学生个性成长。通过与学生课堂内外的交流,了解其政治思想动向,把握其时代脉搏;了解其学术思想动向,窥见其学术视野。倾注心血,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帮助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职业规划。谨守为师之道,严格职业操守。在多元化现实社会,如何找寻物质诱惑与精神追求的平衡点,成为衡量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时时提醒自己远离各种社会诱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满腔热情地教书育人。年“非典”时期,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在改变授课形式的同时,仍不遗余力地传授知识。过后学生写来发自内心的感谢信:“笑了,体会到美丽;伤了,明白到坚强。我们与老师您永远只有转身的距离……”。









































治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一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weay.com/gacs/7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